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

尔说娱乐 2025-04-10 12:30:23

1947年11月,解放军给郏县的国军中将武庭麟送去劝降信,武庭麟下令将送信人杀掉。手下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事情。 但是,对于不讲武德的武庭麟来说,这句话对他根本起不了任何约束作用。   1947年11月,郏县城内东北角的高寺中,武庭麟率领的国民党守军退守到这里。   这里墙高院深,非常适合防守。   武庭麟就是想耗时间等支援。   不过,解放军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解放军让之前一名已经被俘虏的国民党干部写了一封劝降书,并派士兵给武庭麟送过去。   没想到,武庭麟看都不看,直接将信撕碎。   不仅如此,他还将送信的小战士枪杀。   既然如此,我军也不必再跟他多言。   绿旅长周希汉组织兵力,对高寺发动总攻。   先是火炮开路。   几十发炮弹砸下来,敌军的气势瞬间就降了不少。   在炮火的掩护下,战士们对武庭麟的部队发动进攻。   在开战之前,旅首长就发出了号召,谁能活捉武庭麟,就给谁记特等功。   因此,战士们一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武庭麟眼看大势已去,还没等我军攻进去,就乖乖举白旗投降。   一位叫做常明礼的战士活捉了武庭麟。   战后,旅党委信守承诺,给这个战士记了特等功。   对于国民党俘虏,解放军一向的政策就是优待。   但是,武庭麟这个人是个例外。   因为他此人非常残暴,死在他手中的人不计其数,不杀实在是难以平民愤。   关于武庭麟,在豫西当地还有一个关于他的顺口溜:   “武阎王,真叫坏,杀人好比刀切菜,有朝一日八路来,看你狗日咋下台!”   当年国民党在大别山实行“三光政策”的时候,武庭麟就曾参与其中。   每到一处,他们就会将当地的房屋、田地统统焚烧殆尽。   他的部队在写战报的时候,还会骄傲地汇报他们杀了多少人、烧了多少间房。   在武庭麟眼中,百姓们的命不是命,他想收就收。   在剿匪的时候,武庭麟的手段也非常凶残。    他从来不会劝降,即便是对方想投降,他也会直接将他们杀害。   他不仅杀土匪,连百姓都不放过。   走在街上的人,只要他看着有嫌疑,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取对方性命。   有一次在大街上,他抓到一个青年。   对方根本就不是土匪,但是武庭麟可不管这么多。   他直接抽出刀子,将对方的眼睛挖掉,然后两刀结束了他的性命。   武庭麟草菅人命,还非常贪财好色。   在伊川老家的时候,他霸占百姓田产,还强抢民女。   伊川县和周围县中的年轻女子,都逃不过他的毒手。   他不仅对百姓凶残,对自己的手下也同样心狠。   只要惹他不高兴,轻则割掉耳朵,重则直接毙命。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根本不可能宽大处理。   1952年12月,经过公审之后,武庭麟在洛阳被枪决。   当然,武庭麟身上也并不是没有功绩。   在抗日战争中,他还算是立下了些功劳。   尤其是在洛阳保卫战中的表现,一度让他有了一个“抗日名将”的称号。   那是在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洛阳岌岌可危。   时任15军军长的武庭麟率领1.8万死守洛阳城。   他们以城墙为依托、以邙山为屏障,死守21天,消灭了两万多名日军。   在这一战中,武庭麟展示了一名军人的血性。   他拒绝日军给出的高官厚禄,坚守在城中。   后来还是洛阳实在是守不住了之后,他才选择了突围。   武庭麟在这里的表现确实不错。   但是,这也不能抵消他犯下的罪孽。   他最后被处决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主要信源:(红色文化网——这样的“抗日名将”该不该杀?有些事还是说清楚的好!)

0 阅读:65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