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宋希濂到香港时,探望了黄埔一期同学关麟征,两人抱头痛哭。不久后,关麟征病死,已在美国的宋希濂伤感不已。 宋希濂和关麟征的缘分,得从1924年的黄埔军校说起。那时候,俩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挤进了这所大名鼎鼎的军校。黄埔一期,那可是群星璀璨的地方,出来的都是后来军界的大人物。宋希濂和关麟征在这儿一起摸爬滚打,练军事、学理论,还听过孙中山的演讲。那会儿的他们,年轻气盛,满脑子都是革命和报国。这段日子不光磨炼了他们的本事,也让他们结下了过命的交情。毕业后,俩人各奔东西,但这份情谊打那儿就埋下了根。 离开黄埔后,宋希濂和关麟征的路越走越不一样。宋希濂靠着脑子活、胆子大,在国民党军队里步步高升。尤其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里带着部队拼杀,立了不少功,成了响当当的将领。关麟征也不差,凭着自己的能耐,在军中闯出一片天,指挥作战有勇有谋,弟兄们都服他。虽然俩人后来级别、战场都不一样,但黄埔的那点情分始终没断过。战火硝烟里,他们都见过生死,也都扛过重担,这份经历是外人没法懂的。 到了1949年,国共内战大局已定,宋希濂的日子不好过了。他在四川带着部队跟解放军硬碰硬,结果在川东被围得死死的,最后退到大渡河边还是没跑掉,被俘了。之后,他在西南公安部的看守所蹲了十年,日子苦得没法说。关麟征那边呢,内战一完,他就退出军界,带着家人去了香港,过起了低调日子。俩人的命运这时候彻底分开,一个在大陆受改造,一个在香港隐居。可就算隔着千山万水,那份战友的情谊还是没散。 宋希濂在看守所那十年,不是人人都能熬得下来的。每天反思、劳动,日子过得跟磨盘似的。但他运气还不算太差,1959年赶上第一批特赦,出来了。出来后,中央统战部给他安排了个安稳日子,1961年还跟易吟先结了婚,总算有了点盼头。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过去的战友,特别是关麟征。听说老关在香港过得也不容易,他心里老有股冲动,想去看看这个老兄弟。 1980年,宋希濂都七十多岁了,想着去美国看看儿女,顺道先到香港探探老朋友。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将军,就是个想念旧情的老人。关麟征呢,在香港隐居多年,身体也不行了,但听说宋希濂要来,还是硬撑着见一面。俩人一碰面,啥也说不出来,就是抱在一起哭。那些年的仗、那些年的苦,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感谢,全在眼泪里了。这次见面,对他们来说,太珍贵,也太沉重。 可这场重逢没多久就画上了句号。宋希濂刚到美国安顿下来,就听说关麟征病死了。关麟征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打仗落下的老伤加上年纪大了,撑不住了。宋希濂接到消息,整个人都懵了。他在美国,孤零零的,想起老关,心里跟刀割似的。俩人好不容易见一面,还没好好叙旧,老关就走了。这份遗憾,宋希濂带了一辈子。 宋希濂伤心归伤心,但没让自己一直陷在悲伤里。他在美国跟儿女一起,联系了不少黄埔的老伙计,想着为国家统一干点啥。这事儿传到台湾那边,惹了麻烦,有人开始抹黑他,说他不忠不义。宋希濂气得不行,直接把《世界日报》告上了法庭,最后还打赢了官司,拿了赔偿。这一把年纪,他还是那个硬骨头,没让别人随便糟蹋自己的名声。 1988年,宋希濂被请回国,做了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的委员。他心里清楚,国家统一是大势,也是他这辈子没完成的愿望。那些年,他跑前跑后,做了不少实事。1993年,他在美国的日子走到头了,因肾衰竭去世,86岁。骨灰回了长沙,埋在“名人区”,跟故乡挨在一起,也算落叶归根。
1949月5月,国军200师师长叶芳率部起义,使第五军丧失战斗力。军长熊笑三带着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