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正在办公,秘书进门报告:“余部长来了,请您帮忙,空运5吨焊条去东北。”一会儿,余部长进门来,罗总长“怒斥”道:“怎么?军队是你家开的,你的口气真大,以后总参归你管得了!” 1960年,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在办公室处理事务时,突然接到秘书的报告,称余部长前来找他。余部长进门后,提出请求,希望能够空运5吨焊条到东北。罗瑞卿大将听后,感到愤怒,严肃地回应道:“军队是你家开的?你口气太大了!以后总参的事情由你来管吧!” 1957年,余秋里仍在后勤部门担任政委。当时,他突然接到毛主席的召见通知,这让他既惊讶又兴奋。整理好衣着,他匆匆赶到中南海的会议室。毛主席见他到来时,微笑着开玩笑问道:“你今天多大了嘛?”余秋里当即回答说:“报告主席,我今年42岁。” 毛主席似乎对余秋里的年纪并不觉得过于年轻,相反,他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仍有很大的潜力。于是,毛主席语气有所转变,提到中央有一个人事调整的想法,询问余秋里的意见:“中央打算让你和李聚奎同志互相调换,你怎么看?” 听到此话,余秋里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涉及到他职务的变动,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在科学领域没有专业知识,曾经仅仅读过几年私塾,怕自己担任新的职务会给党和国家带来麻烦。 毛主席则笑着回应,似乎不太在意这些问题。他宽慰余秋里说:“你是怕脱下军装嘛?脱下军装,照样能有所作为。再说,部级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穿上军装。”在毛主席的劝说下,余秋里最终接受了这一提议,并于1958年调入国家石油部门,担任部长一职。 1959年,中国石油大会战正式在大庆油田拉开序幕,但由于各方资源的缺乏,参与的人员十分稀少。面对困境,余秋里急需支援,他决定亲自前往广州军区寻求帮助。 在军区的会议中,余秋里急匆匆赶来,甚至没有来得及换下工作棉服,依旧穿着大庆的工装。这一举动引起了现场官员的戏谑,场面一度有些尴尬。余秋里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坚持提出自己的请求,希望能够得到军队的支持。 然而,初次尝试并不顺利。余秋里向军区领导贺司令求助时,贺司令笑着让他去找罗瑞卿。于是,余秋里再次前往求援,带着满腔的希望,向罗瑞卿阐述了石油大会战急需大量兵力的困境。 当罗瑞卿得知情况后,他反问道:“你要多少人?”余秋里大胆回应:“能要两三万吗?”罗瑞卿闻言,立即严肃回道:“你以为解放军是你家的吗?”此时,余秋里并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答复,心情沉重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罗瑞卿亲自找到了余秋里,表示愿意调派5万名解放军战士支援石油大会战。这个意外的转机为大庆油田的开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使得余秋里最终完成了任务,出色地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发展。 到了1962年,全国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大庆油田的家属们组织了一个名为“五把铁锹闹革命”的活动,旨在解决油田工人的日常供给问题。 一次,余秋里主动提出要去大庆油井间的耕地,以缓解石油大军的后勤压力。这一提议得到了王震的全力支持,他立即安排了30多辆拖拉机来帮助这一计划的实施。余秋里的家也不闲着,他在家中腌制腊肉,将这些食物分发给工作在大庆的工人们,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 时间一长,余秋里的腊肉成了大家的“常备粮”。每当他准备好新鲜腊肉,王震和其他家属们总是会自发地来到他家,开玩笑说:“又来打土豪了。”而余秋里每次都以笑容回应,大家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相互关怀,彼此慰藉。 然而,命运的无情并没有停下脚步。1993年3月12日,王震因病去世。第二天,余秋里满怀悲痛地感叹:“以后没人来抢腊肉了。” 多年后,余秋里依然热衷于与人分享自己在石油领域的知识,常常谈起石油地质、海相沉积、陆相沉积等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油沙、石油孔隙等内容。
1960年,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正在办公,秘书进门报告:“余部长来了,请您帮忙,空
趣叭叭
2025-04-12 15:01:46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