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主席最狠心的一次,22万人求他给烈士题词,他却连连摆手拒绝! 1956年1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4 13:58:19

这是毛主席最狠心的一次,22万人求他给烈士题词,他却连连摆手拒绝! 1956年12月底,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来信者是河北隆化县委。一个县级单位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就将信拆开了。 原来,隆化县委是想求毛主席帮忙办一件事,他们县的董存瑞烈士陵园准备扩建,虽然这件事情不必惊动毛主席,但为了更好地宣传董存瑞的事迹,隆化县的22万百姓,希望毛主席可以给董存瑞陵园题词。 毛主席一向非常重视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之前就给刘胡兰题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这次却一反常态,“狠心”拒绝了隆化22万百姓的请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董存瑞是河北怀来人,但却是牺牲在隆化,所以隆化非常重视对董存瑞的宣传。 隆化虽然是一个小县城,但地理位置非常地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处于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的接合部,北通内蒙和东北,南连北平、华北,是国共双方必争之地,国军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四周遍布着明碉暗堡。在1947年的时候,解放军就曾打过一次隆化,只不过没有成功。 1948年5月,为了给即将打响的辽沈战役扫清障碍,董存瑞所在的东野11纵队决定彻底拔掉这颗钉子。 5月18日,隆化战斗正式打响,驻守在这里的国军依托工事节节抗击,虽然解放军非常地英勇,但伤亡非常地大,尤其是那些暗堡,最让人头疼;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位置,却无法靠近,想要将其拔掉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战士拿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去爆破。 董存瑞带的那个班就是爆破班,在战斗打响后,连续炸毁了敌人的好几个明碉暗堡。但隆化中学前的一个暗堡,让董存瑞不得不亲自上阵,因为狡猾的国军将一座石桥改造成了暗堡,火力非常地强,已经有好几个战士倒下了,如果不将其炸掉,将大大迟滞进攻的速度,董存瑞非常地着急。 董存瑞向连长请战后,抱着炸药包冲出了战壕,来到了碉堡桥下面。但敌人将桥下的杂草、碎石都清理了,炸药包没有可以支撑的地方。与此同时,我军的冲锋号吹响了,暗堡里的敌军不停向我军射击,一个又一个的战友在董存瑞眼前倒下。 这时,董存瑞突然直接用手拖起炸药包,用身体当支架,让其紧紧贴在桥底;另一只手拉下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得稀碎,他用生命,为大部队开辟了一条进攻的道路。 董存瑞牺牲后,隆化县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因当时处在战争年代,陵园的规模比较小;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成熟了,于是隆化县委决定扩建董存瑞的陵园。 在讨论的时候有人提议,是不是请毛主席给董存瑞提个词?这也是有先例的,刘胡兰和董存瑞差不多一个阶段牺牲的,毛主席就给她提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事迹同样可歌可泣。 这个意见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而且也是隆化全县22万老百姓共同的心声。最后,隆化以县委的名义,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满足大家的心愿。 1957年12月底,负责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的冀东坡,带着全县百姓的愿望,前往北京找到了内政部。随后,内政部将冀东坡带来的这封信,送进了中南海;因这阶段毛主席太忙了,所以冀东坡在北京等了好几天,内政部也不知道毛主席什么时候可以给答复,所以就让他先回隆化,有消息再通知他。 没能得到毛主席的回复,隆化的22万百姓始终悬着一颗心。1957年春节过后,隆化县委让冀东坡再去北京看看,担心毛主席日理万机,可能是忘记了;但这次同样是白跑了一趟,因陵园的扩建马上就开工了,冀东坡不能多待,只能再次回隆化等消息。 这一来二去就等到了1957年6月,让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的事终于有了着落,冀东坡来到内政部后,优抚司将一张题词郑重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冀东坡非常地激动,赶紧先打开看一眼,只见上面写着“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但看完落款后,他却有些失落,因为上面的名字并不是毛主席,而是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冀东坡很不解,他可是带着全县22万老百姓的心愿,到北京找毛主席题词的,怎么变成了朱德呢?这回去怎么向大家交代? 这时优抚司向他解释,原本毛主席是想给董存瑞题词的,但后来考虑到他的情况和刘胡兰不同,刘胡兰是群众,而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让朱总司令提比较合适。 听完解释后,冀东坡再次领悟到了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以及他对朱老总的尊敬,于是就带着这八个大字回去复命了。

0 阅读:231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