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谈到王稼祥同志: 在昨天的选举中,王稼祥同志得了204票,不足半数,没有当选。我在这里关于这个问题要说几句话。 王稼祥同志是犯过错误的,在四中全会前后,犯过路线错误,此后也犯过若干错误。但是,他是有功劳的。他的功劳主要有这样几件: 第一,四中全会以后,中央派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央苏区。代表团有三个人,任弼时同志,王稼祥同志,顾作霖同志。第一次反“围剿”刚结束,他们就来了。王稼祥同志参加了第二、三、四次反“围剿”的战争。在当时,我们感觉到如果没有代表团,特别是任弼时、王稼祥同志赞助我们,反对“削萝卜”的主张,那就不会那样顺利。所谓“削萝卜”,就是说,主张不打,开步走,走到什么地方碰到一个小萝卜,就削它一下。那时,我们主张跟敌人打,钻到敌人中间去,寻找敌人的弱点,打击敌人。主张“削萝卜”的人反对我们,说我们的办法是“钻牛角”。当时,如果没有代表团,特别是王稼祥同志,赞助我们,信任我们——我和总司令,那是相当困难的。虽然以后在苏区的两个大会上,苏区党代表大会和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王稼祥同志是有错误的,但上面说的这一点,却是他的功劳。王稼祥同志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末期负伤的。 第二,大家学习党史,学习路线,知道中国党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次是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三八年的六中全会。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当然,遵义会议参加者还有别的好多同志,酝酿也很久,没有那些同志参加赞成,光他们两个人也不行;但是,他们两个人是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的,作用很大。从长征一开始,王稼祥同志就开始反对第三次“左”倾路线了。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的领导路线是正确的,但中间也遭过波折。抗战初期,十二月会议就是一次波折。十二月会议的情形,如果继续下去,那将怎么样呢?有人说他奉共产国际命令回国,国内搞得不好,需要有一个新的方针。所谓新的方针,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就是统一战线问题和战争问题。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是要独立自主还是不要或减弱独立自主?在战争问题上,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还是运动战?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六中全会以前虽然有些著作,如《论持久战》,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国际指示,六中全会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共产国际指示就是王稼祥同志从苏联养病回国带回来的,由王稼祥同志传达的。 第三,此后,王稼祥同志就一直在中央工作。虽然他在工作中也有缺点,如在政治工作中就有很大缺点,但是他也做了很多好事。如三九年巩固党的决定,四一年增强党性决定,四二年党的领导一元化决定、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建军的四号指示等①,都是他起草的。增强党性决定是他与王若飞同志合作,在他领导之下起草的;建军的四号指示是他与叶剑英同志合作,在他领导之下起草的。 至于他有些缺点,如对干部关系,这是外面知道的。但上面这些是外面不大知道的,是中央内部的事,我今天在这里必须讲一讲。 他虽然犯过路线错误,也有缺点,但他是有功的。他现在病中,他的病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负伤而起的。 写得就是他这次写给我印发给大家看的信,有的同志说写得太简单,但是他的确是考虑很久才下决心写的。 我认为他是能够执行大会路线的,而且从过去看,在四中全会后第三次“左”倾路线正在高涨时,在遵义会议时,在六中全会时,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昨天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他没有当选,所以主席团把他作为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候选人,希望大家选他。 注释: ① 指1939年8月25日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1942年7月中央《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之指示》,1941年11月7日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 爆款文章:《王稼祥:功过交织中的革命功臣,历史不应忘记的名字》 在中共七大的历史瞬间,王稼祥同志的选举结果引发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番深刻阐述。这位在革命历程中功过交织的人物,其贡献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王稼祥的功劳,镌刻在革命的关键时刻。第二次反“围剿”前夕,他作为中央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央苏区,坚定支持毛泽东、朱德的正确军事主张,反对“削萝卜”式的消极避战,为反“围剿”的胜利奠定基础。第四次反“围剿”末期,他身负重伤,却依然坚守革命信念。 遵义会议的光辉,离不开王稼祥的关键作用。他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支持正确主张,为会议成功召开助力。长征伊始,他便开始反对“左”倾路线,这份勇气与担
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谈到王稼祥同志: 在昨天的选举中,王稼祥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14 17:13: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