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回忆录②:2019年华为p30pro疑似“P图月亮”风波》“华为p30pr

猫窝爪 2025-04-14 21:57:26

《赛博回忆录②:2019年华为p30pro疑似“P图月亮”风波》

“华为p30pro对月亮进行了算法优化,对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进行了修饰和添加,这个过程是强制的,不可手动选择的。华为用“虚假”的月亮照片让消费者对他的远焦能力产生了误解。我不反对未来手机摄影的方向是算法优化,但是这种强制的,剥夺使用者选择权力的行为,以及涉及到虚假宣传的部分,我是无法认可的。”

这是六年前爱否科技王跃堒的言论,也就是“华为p月亮门”的提出者,一度登上微博知乎热搜。王跃堒当初利用控制变量法,有证据的测试出p30pro确实会对月亮这一事物进行不存在的修饰。就王跃堒的实验结果而言,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各大评测人在后续进行相同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随后王跃堒被爱否科技开除,现在疑似转入幕后工作,爱否科技现在也去掉了自己独立评测xxxx日的招牌。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根据wiki的描述,最早的摄影是记录,再后来有了表达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摄影在上世纪被纳入艺术的行列。而手机摄影是摄影的延伸,在最早的语境中,手机摄影和摄影没有区别。所以最早的手机摄影发展其实就是摄影的发展。

摄影的要求是什么?摄影上,我们眼睛视角很大,但是总是存在重点,也就是存在一个隐形的“画框”,人只会在意这个“画框”内的信息。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看到美景或者美人之后,眼睛觉得很好看,但是就是拍不出来。所以摄影设备的发展就是为了把这个“重点”抓住,让相机能够拍出你眼睛中的“画框”。

要得到这个你眼中的“画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变焦”,“光”和“虚化”这三个因素。能不能够很好的记录光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将主体突出,是摄影设备发展的长期主题。

早期的手机摄影也是这样,具体的cmos面积,对焦技术等等我就不展开了,我只谈谈手机厂商喜欢提的那些。手机因为体积受限,是不可能塞下高精度的光学元件,也不可能装下单反微单才有感光元件。所以手机天生在“光”“变焦”“虚化”这些因素上面“残疾”。乖乖提升进光量,添加防抖,甚至19年华米ov都拿出了解决变焦的潜望式摄像头,华为也拿出了ryyb这样提升进光量的技术。这些到现在已经是中高端手机的标配。

但是从18年初起,一个新的风向出现了,这就是计算摄影。最早使用的是谁我不记得,但最早是在华为p20系列上面普及并且火起来,并迅速在小米以及ov展开。

计算摄影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在手机成片时候,自己就对照片进行调整。这个调整会去突出照片上的信息,或者对颜色进行具体的风格化处理。回想一下,是不是从某个时候开始,一张张诱人的食物照片,光鲜亮丽的朋友圈井喷式出现。但其实拍照的人都知道,那些照片并不是真的,只是内心的“期望”将现实染上了“色彩”罢了。

你如果细心一点,应该发现了,手机摄影的定义渐渐和传统摄影渐行渐远,不再是拍出“我想要”,而是拍出“我喜欢”。因为实际情况就是很多人没有专门去学习过摄影,不知道什么是iso光圈快门,但是他们能一眼看出照片好不好看。

这就有了19年的p30pro,即便在专业模式中,也无法取消对月亮的修饰。当一个p30pro用户高兴的在朋友圈分享着自己“拍”出来的月亮时,他会觉得是自己拍得好还是会觉得是机器修饰得好?

p30pro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他第一次将超长焦这个概念引入到手机上,极大的扩展了手机摄影的使用场景。同时p30pro修饰月亮这件事情是一个分界线,是计算摄影介入的程度多深才合适的一次大讨论。随后几年各家手机厂商都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消费者也在这几年不断和厂商相互引导。

今天我们不管购买什么品牌的手机,几乎都会有定制的滤镜,以及针对不同场景识别的拍照模式,可以说计算摄影已经深入到了手机摄影的方方面面。而如今这些方便的功能,多多少少都能追溯到六年前那场大论战。

0 阅读:16
猫窝爪

猫窝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