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八柱国,李世民曾祖父李虎战功显赫,但宇文泰并不喜欢他,李虎也有自知之明,不跟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4-14 23:22:38

西魏八柱国,李世民曾祖父李虎战功显赫,但宇文泰并不喜欢他,李虎也有自知之明,不跟着宇文泰唱反调,又因为死得是时候,躲过宇文护屠刀。 李虎虽位高权重,却一生表现平庸。 李虎祖父李暠曾是西凉的开国君主。 西凉灭国后,李氏家族仍凭借着王朝的血统,获得了不少社会认可。 在西魏与东魏的冲突中,李虎的表现屡屡令人失望。 一次战役中,东魏军队在洛阳外围发动进攻,西魏与东魏两军交战多时。 由于战场上浓雾弥漫,宇文泰在战场上力图调动各方兵力,而李虎被安排在后军负责支援。 在敌军猛攻下,西魏的指挥体系陷入混乱,李虎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迅速撤退。 此时,西魏的军队一片溃败,宇文泰也只能带着败绩退回。 不仅如此,在长安局势急剧恶化时,他本应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平定民心。 然而,在东魏的压力下,李虎在恐慌中仓皇逃离。 长安陷入了严重的混乱。 人民骚乱,叛军开始行动,直到宇文泰及时赶到,才将局势重新稳定。 然而,李虎虽然表现平庸,却能稳稳占据“八柱国”这一高位。 作为西凉王朝的皇族后裔,显赫家族背景往往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机会。 作为贺拔岳的部下,他长期在西魏内部积累了经验。 在贺拔岳去世后,他的提议并未得到支持,宇文泰最终胜出,但李虎依然保持了其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宇文泰在继位后对李虎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尽管他在危机时刻总是选择逃避,但他却总能在困境中逆转局势。 当他被俘并被押送至洛阳时,正好遇到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庇护。 李虎借此机会逃脱了东魏的控制,并成功投靠了宇文泰。 李虎之所以能长时间保持高位,也因为他在官场中保持了相对低调的姿态。 正是这种无害的存在,使得宇文泰等人对他保持宽容。 相比之下,那些才干出众的将领,如赵贵、独孤信,因政治斗争中的失误,最终都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历史上还有很多像李虎这样的人。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制度意味着这些王爵无需降格。 清朝历史上共设有12位“铁帽子王”。 奕劻是最具争议的一位。 奕劻是乾隆帝十七子永璘的嫡孙。 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学问却有限,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一手出色的书法。 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常与弟弟通信,而奕劻的字写得十分工整,因此常常被召来代笔。 奕劻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慈禧多次赏赐他官职和爵位。 奕劻也因此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很快,奕劻接替恭亲王等人,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 他又接手了海军事务,成为海军衙门的大臣。 到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奕劻被封为庆亲王。 在与列强的外交谈判中,他几乎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能力,尤其在《辛丑条约》的谈判中,他未能有效捍卫国家利益。 尽管如此,奕劻仍旧稳坐总理大臣的位置。 继荣禄去世后,奕劻接管了军机大臣的位置。 奕劻在执政期间更关注如何积累财富,他通过贪污和卖官鬻爵,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甚至将这些财富存入洋行。 由于他对慈禧太后的忠诚,他的行为并未受到太多追究。 慈禧太后视奕劻为自己最得力的支持者,特别是在戊戌政变时,奕劻毫不犹豫地支持太后软禁光绪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迅速支持袁世凯恢复清朝体制。 1912年,奕劻参与了清朝政府的御前会议,提出建议让清廷自愿退位,并宣布拥护共和制。 他迁居天津后被认为与世无争,专心于打麻将消磨时光。 但1912年,孙中山北上进京,奕劻远在天津,却亲自主导了清朝遗族的盛大晚宴招待孙中山一行。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奕劻回京主持了隆裕太后的葬礼。 1917年,奕劻在天津去世。 关于奕劻的死后事宜,清朝历史的记载极为简略,只提到他在去世后被赐予谥号“密”。 奕劻之墓位于北京昌平的庆王陵。 奕劻的五个儿子中,虽然长子载振曾在民国担任过农工商部尚书,但未能在政坛上继续发光发热。 其余几个儿子也日渐贫困。 奕劻生前的家训“四留”原意是希望家族能积善余力,报效朝廷、关爱百姓、尊重自然、传承文化,但事实上,这一理念被后人抛弃。 参考文献:[1]汪受宽.唐先祖李虎与清水李虎墓志铭[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1(6):33-35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