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2岁的陈薇从浙大保送清华读研。在火车上,她爱上了比自己大十二岁的男人。父母当场翻脸不同意,未曾想男人直接辞职为爱来到北京。结婚后,男人做了31年家务,他觉得陈薇做家务就是屈才! 陈薇,1966年2月26日生在浙江兰溪,一个普通家庭里。小时候,爸是工厂技术员,妈是小学老师,家里没啥大富大贵,但书和实验器材不少。陈薇打小就对科学着迷,成绩也好得没话说。1988年,她考进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靠着拼命努力,1991年直接保送清华大学读研。同年,她还加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始钻研生化病毒。这一步,算是她人生的大转折,也为后来那些牛气哄哄的科研成果埋下了伏笔。 1989年,陈薇坐火车去北京,旁边坐了个34岁的男人——麻一铭。他在青岛一家葡萄酒厂当技术员,平时挺低调,但那天不知哪来的勇气,看到陈薇看书看得入神,就上前搭话。两人聊得挺投机,下车前麻一铭还留了联系方式。陈薇回到北京后,两人靠书信慢慢熟起来,感情也悄悄升温。可这事儿传到陈薇爸妈耳朵里,炸了锅。12岁的年龄差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坎儿,觉得麻一铭配不上自家闺女,死活不同意。 陈薇夹在中间挺为难,但麻一铭没让她为难太久。他直接辞了青岛的工作,收拾行李跑到北京,说要陪着她。父母一看这架势,傻眼了,原以为距离能拆散他们,没想到这男人这么豁得出去。麻一铭到北京后成了“北漂”,没啥稳定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陈薇呢,一边读研一边忙科研,俩人互相撑着,硬是把这段感情熬出了头。1991年,陈薇硕士毕业,正式加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两人也顺势结了婚。 结婚后,陈薇一头扎进科研,麻一铭就默默接过了家里的大梁。做饭、洗衣、打扫,全是他一手包办。他总说:“陈薇搞科研是大事,她做家务就是屈才,我干这些就够了。”这话听着简单,但31年如一日地坚持,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陈薇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压力不小,经常加班到深夜,麻一铭从不抱怨,还变着法儿给她补身体。他们儿子麻恩浩出生后,麻一铭又当爹又当妈,把孩子带得懂事又上进。 陈薇的科研生涯真不是盖的。2003年非典来了,她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搞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帮国家扛过了那场危机。2014年,她又领队弄出抗击埃博拉的疫苗,成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硬核成果。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陈薇再一次站出来,带着团队研制出新冠疫苗,直接为全球抗疫加了把火。她的每一步都跟国家安全、人民健康挂钩,拿下“人民英雄”称号那是实至名归。 陈薇忙着救国救民,麻一铭就在家当她的后盾。他不光管家务,还教儿子麻恩浩理解妈为啥总不在家。麻恩浩从小就知道妈在干大事,长大后选了微生物工程专业,还常去做志愿者。这一家子,科学家精神算是传下来了。麻一铭没啥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用31年的坚守,证明了支持陈薇就是他最大的成就。陈薇也说过,没有麻一铭,她不可能走这么远。 陈薇和麻一铭这对儿,硬是把传统观念给翻了个个儿。那时候,谁听说过男人辞职做家务、女人出去闯事业啊?可麻一铭就这么干了,而且干得心甘情愿。他俩的故事让人看到,真正的爱情不是谁压谁一头,而是互相成全。陈薇能在科研上大放异彩,麻一铭的付出功不可没。家庭和事业平衡得好好的,不就是因为他们分工明确、心往一处使吗?
1997年,有个女运动员退役进了清华大学,刚入学那会儿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利索
【49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