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八路张烽,于是便托人去说媒。张烽得知后,对媒人说:“他条件是非常好,可就是有一点不满足我的要求!” 皮定均一生只有一个老婆,在他的身上可以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即便过程中困难重重。 和很多革命者一样,皮定均也出身贫寒。父亲在他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只能和祖母相依为命。后来因为参加革命,他的命运才发生改变。 1927年,年仅13岁的皮定均便参加了革命,4年之后,他更是加入了党组织并成为了徐帅的兵。在革命中,他迅速成长,待到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团长。在抗日战场上,他杀敌无数,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 时间一晃,来到了1940年,此时的皮定均已经27岁了,是太行军区分区司令。因为一直忙于革命工作,此时的他依旧单身,这在当时是典型的大龄剩男了。 虽然一直单身,但这并不代表皮定均对爱情不感兴趣或者不上心,他只是一直没遇到对的人。都说姻缘这东西很奇妙,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你眼前,皮定均的姻缘就是如此。 1940年的一天,皮定均正和涉县县长郑晶华商讨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就在这时,一名女同志走进来跟郑晶华汇报工作。 这名女干部只进来了2分钟,可皮定均全程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如意伴侣。如果说什么是一见钟情,此时皮定均的状态就是。 待女同志离开后,皮定均立马问郑晶华:“这名女同志是谁啊,我怎么没有见过!”。 郑晶华说:“你刚到我们涉县没几天,当然没见过,她是县里的妇女救国会主任,是当地人,名叫张烽!”。 “她成家了么!”皮定均忍不住好奇起来。 郑晶华说:“还没呢,她38年加入129师,40年加入党,一直都忙于工作,今年17岁了,也到了成家的年纪了,怎么,张司令喜欢她吗?我可以给你做媒!” “就这么定了!”皮定均很爽快地回复。 第二天,郑晶华便找张烽谈话,说想给他介绍个人,是皮定均司令。郑晶华本以为张烽会一口答应,可她却拒绝了,说:“皮司令各方面都很优秀,人也好相处,但我不想嫁给他!” “为什么呢!”郑晶华不解地问。 “我不想嫁给军人,军人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我害怕年纪轻轻就要面临守寡!”。 张烽的话让郑晶华没了继续争取的欲望,在她看来,张烽的话也不无道理。之后,郑晶华便将张烽的想法告诉给皮定均。他听后,说:“爱情的事,不能强人所难,要两厢情愿,她不想嫁军人,那就算了。” 不久之后,张烽便因工作安排原因,去外地工作了。 与此同时,皮定均想成家的事在部队里传开了。于是又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叫陶莹的姑娘。双方见面后,相处得非常融洽,很快便商讨谈婚论嫁了。 就在两人决定结婚的时候,组织的纪律却把两人给拆散了。 当时八路军对于结婚有个规定,那就是要求年龄达28岁以上,党龄或军龄需达到5年以上,且职务需是科、团级别及以上。 此时皮定均只有27岁,按说等一年便可结婚了。可他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记错了自己的年龄,以为自己只有25岁。也就是说,两人需在等3年才能结婚。 都说年龄对于女人而言是最宝贵的,陶莹不愿在苦等3年,于是两人便分开了。而在两人分开后不久,张烽又因工作调动,回到涉县工作了。 再次见到张烽的时候,皮定均依旧对她十分心动。而老天似乎也有意促成这段姻缘。不久之后,又有人找到张烽,说想帮皮定均说媒。 这次的媒人似乎在说媒上更有经验,她成功地说服了张烽。张烽表示可以调整自己的标准,和皮定均试着接触一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张烽发现皮定均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顿时觉得嫁给军人也无妨。于是两人在1943年的时候,便结婚了。 两人的婚礼办得十分简单,只弄了几个小菜,并以茶水代酒。婚礼虽办得简单,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相爱。在此后的岁月里,两人一直相伴,相互扶持,直到1976年,皮定均因坠机遇难。在皮定均走后,张烽一直和儿女生活,直到2009年去世。 从皮定均和张烽的婚姻上,我们能看到,正缘来的时候,是挡都挡不住的。有情人是可以终成眷属的,即使中间会有一些波折。
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八路张烽,于是便托人去说媒。张烽得知后,对媒人说:“他
浅笑似水流年
2025-04-15 14:1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