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两个带“”大”字的路名,一个叫“大田路”,另外一个叫“大统路”,前者位于静安区,后者位于闸北区,但很少上海人知道曾经的“大田路”叫“大通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而不得不改。
“通”与“统”在上海话中都发“tong”音,平时闲聊没问题,一旦发生紧急事情就麻烦了,例如有一次“大通路”或“大统路”发生火灾,电话打到消防队,一定要说明是哪个区,不然消防车开错地方等于白忙活,而真正发生事故的地方就失去了宝贵急救时间。
除了火警电话求救外,像匪警、医疗急救等事情都是如此,为了避免这个一字之差的问题,“大通路”后来改为“大田路”,这条路与新闸路交叉,老式石库门房子密集,其中一个教堂被改成中学,名称为“大通中学”。
静安与闸北合并之后,“大田路”由于市政建设需要,原来石库门居民都得到了安置,分别搬到彭浦、宝山、嘉定与松江等这些较远的区,三分之二的老建筑保留了下来作为怀旧景点,其中有个教堂一度被改成“大通中学”,后来又恢复原貌仍然是宗教礼拜场所。
“大田路”虽小,故事多,再过去一栋老石库门房子就是我党曾经在沪设立的秘密军事机关,伍豪同志任书记,彭湃同志任副书记,著名的“宁都起义”前期策划就出自这栋不显眼的地方,后来由于叛徒告密,这里不幸暴露。
为了纪念那段筚路蓝缕的沧桑岁月,这个旧址被保留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面是新建的写字楼与自然博物馆浦西分部,新旧建筑交替,也是一种特色。
若“大通路”这个路名还是保留至今的话,遇到静安与闸北二区合并后,如何与“大统路”区分也是一个复杂问题。
不知上述两条路的原居民是如何想的,欢迎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