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半兽人:黄帝时回归正常人类,古希腊时仍有半兽人
所谓半兽人,就是半人半兽,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半兽人,比如西方古希腊文明中的半人半羊的萨提罗斯和潘恩,中国历史上的伏羲女娲。 今天,如果科学家突破伦理,或许可以造出半兽人;但在2000多年前,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论,半兽人必然是古人臆想的产物。 以社会发展而论,人类逐渐脱离动物兽性,走向文明社会,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过程中,半兽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在文明爆发时间点上,中西方差不多,中国有诸子百家,西方有古希腊文明,但在半兽人文化上,中国早在黄帝时就已经回归正常人类,而古希腊文明时仍有半兽人文化。
三皇多“非人”形状,五帝全是“人形” 所谓三皇,古人说法不一,《史记》只说“天皇、地皇、泰皇(或人皇)”,没有指出具体人名,汉朝《风俗通义》中说是“伏羲、女娲、神农”·,《尚书大传》说是“燧人、伏羲、神农”。 就以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四人而论,除了燧人氏没有“兽化”之外,伏羲与女娲是人首蛇身,神农炎帝是牛首人身,这三人都可以视为“半兽人”。 到了黄帝时代,蚩尤传说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或者“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剑戟,头有角”,一幅标准的半兽人形象,但黄帝却正常人类形象。更重要的是,黄帝之后的五帝、大禹等都是正常人形。
考证五帝时代,帝王全是正常人形,偶尔一些小角色才会是半兽人。到了夏商周时,“半兽人”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基本绝迹。 当然,五帝时仍有半兽人文化残留,比如帝喾妃子简狄吞鸟卵而生商人始祖商契,但商契却是正儿八经的人类形象。下图,伏羲女娲图,伏羲持矩、女娲持规。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学者考证认为黄帝是被人为提前的,春秋时以尧舜为诸帝之首,但不管黄帝到底生活在什么时代,都可以看到4000年前中国主流文化中已经没有了半兽人文化。至于之后存在的半兽人,基本存在于志怪小说中,并未出现在主流文化中。
古希腊文化中,存在众多的半兽人 在古希腊主流文化中,出现过很多半兽人,半人半马的内萨斯和仙托,半人半羊的萨提罗斯和潘恩,牛面人身的米诺托,以及比如以下三个典型: 1,相传希腊科学家塔列斯,曾经劝说他的主人柏立安德,劝他别将马群交给未婚人放牧,以免产下一些半人半马的半兽人。若干年后,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更为大胆,直言罗马女人经常勾引动物。
2,雅典是古希腊文明的明珠,但雅典开邦君主叫刻克洛普斯,是一个拥有人的身体、蛇的尾巴的半兽人,形象与“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差不多,在《荷马史诗》等中有记载。但无论怎么追溯雅典,这座城都不可能超过3500年,也就是说距今3500年时希腊地区还存在半兽人文化。 3,斯芬克斯(见下图)最初源于古埃及,是长有翅膀的怪物,但在古希腊文化中多次出现,变成了狮身人面鸟翼的邪恶怪物,代表着神的惩罚,其中最著名的是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让他们猜谜,猜不中的会被它吃掉,最终俄狄浦斯猜中谜语,斯芬克斯羞愧跳崖而死。 可以说,半兽人文化在古希腊文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半兽人的存在,到底说明了什么 除了中国与西方,考古学家在世界范围内,都发现过半兽人文化,那么半兽人的存在,到底说明了什么?其实很简单,半兽人文化反映的是原始人类的动物崇拜,反映了人们在恐惧心理和神秘感的支配下所产生的对动物的理想寄托,由此形成了半兽人的神。 比如,上古很多部落以动物命名,乃至在身上描绘动物形象,希望借此获得动物的力量,所以才会出现“有熊氏”等部落。 但纵观世界原始宗教的发展,却又不难发现一个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自然界的神秘面纱被人类逐渐揭开时,人们逐渐不再惧怕猛兽,半兽人文化则越来越少,自然崇拜(包括动物崇拜)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理性、更为人本的思想,“我们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对象从动物转到了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当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半兽人文化自然而然的会越来越少,人们会越来越关注作为人的自身;而半兽人文化浓郁的地区,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当地社会文明程度不会太高。
从半兽人文化角度来看,相比于中国黄帝时已经基本告别半兽人文化,西方古希腊时还存在大量半兽人文化,似乎说明当时古希腊社会的文明程度并不高,还没有脱离动物崇拜的阶段。 让人不解的是,还未脱离动物崇拜阶段的古希腊社会,却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文明,乃至到15世纪时还没有被超越,这一点严重违背社会发展常理,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