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年,明朝驻贵官员马晔,以“聚众谋反”的罪名,把奢香夫人抓到贵阳,当众下令剥光她的衣服,再残忍地鞭笞数十下。奢香属下48部带头人愤怒不已,立马点兵待命。战事一触即发,谁知受此凌辱的奢香夫人却说:我没事,这事以后再说。 奢香夫人本名叫陇氏,出身四川永宁土司家,从小就机灵聪慧,很得父亲疼爱。14岁那年,她嫁给了贵州水西土司陇赞·蔼翠,成了土司夫人。后来陇赞·蔼翠去世,留下她一个年轻寡妇,带着一堆烂摊子。她没退缩,硬是扛起了水西土司的大旗,成了摄政土司,管着贵州一大片土地和无数族人。 那时候是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刚打下江山,正忙着收拾全国。西南这块地方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贵州不仅有金银铜铁这些宝贝,还连着中原和东南亚的交通线。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带兵杀进云贵高原,要把这块地彻底收归朝廷。面对明军的压力,奢香夫人没硬碰硬,而是选择合作。她给明军送粮食、送补给,还劝其他土司归顺,帮朝廷稳住了西南局势。可以说,她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里,已经是个有眼光、有魄力的女领袖了。 可就是这么一位人物,却在1384年撞上了马晔这个硬茬。马晔是马皇后的侄子,靠着这层关系被朱元璋派到贵州当官。他一上任就搞高压政策,对当地少数民族土司下手毫不留情。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杀掉彝族平民,甚至连部落头人都没放过,弄得贵州民怨沸腾。奢香夫人看不下去了,多次站出来为族人说话,公开反对马晔的暴行。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马晔怀恨在心,找了个“聚众谋反”的罪名,把她抓到贵阳。 到了贵阳公堂,马晔让人把奢香夫人押上来,直接下令剥光她的衣服,当众鞭打了几十下。这事在今天听起来都让人头皮发麻,更别提当时了。消息传回水西土司,她手下管着的48个部落头人炸了锅,一个个气得眼睛都红了。他们立刻召集人马,准备跟明朝拼个你死我活。贵州的局势瞬间就绷紧了,战事随时可能爆发。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奢香夫人却让人带话给部落头人:“我没事,这事以后再说。”这话一出,头人们愣住了。他们满腔怒火,但还是听她的,暂时把刀枪收了起来。你可能会问,她刚被羞辱成那样,怎么还能这么冷静?其实,这正是奢香夫人厉害的地方。她心里清楚得很,如果这时候跟明朝开战,水西土司的势力再强,也挡不住朱元璋的大军。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的族人。她咽下这口气,不是因为怕事,而是为了保住大家的命,保住土司的长远利益。 这事没完,奢香夫人可不是光忍着就算了。她悄悄派人跑去南京,向朱元璋告了马晔一状。她没夸大其词,也没哭天喊地,就老老实实把马晔干的那些破事说了出来。朱元璋听完火冒三丈,马晔虽是他老婆的侄子,但这种胡作非为已经动摇了朝廷在西南的根基。朱元璋把奢香夫人召到跟前,问她想怎么办。她没趁机报私仇,而是提了个建议:修条驿道,把贵州跟中原连起来,方便朝廷管辖。这主意正中朱元璋下怀,他当场拍板,把马晔叫回南京查办,还让奢香夫人负责修路。 接下来,奢香夫人干了件大事——修“龙场九驿”。这条路全长三百多公里,穿过崇山峻岭,沿途设了九个大驿站和十八个小站。她带着各族百姓一起干,硬生生把贵州跟全国的交通网接上了。商人们跑得更勤了,货物运得更快了,连文人墨客都能随便往贵州跑,经济文化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这条路不光是条交通线,更是她为贵州长远发展打下的底子。 她还不止干了这一件事。在文化上,她也下了大功夫。她一边推汉文化,一边保彝族传统,还改进了彝文,让它从光用来写宗教东西,变成了日常也能用的工具。她带头送儿子去京师太学读书,其他土司一看也跟着学,这一下就把少数民族跟中原的文化连得更紧了。她在位的时候,贵州的民族关系缓和了不少,为后来几百年埋下了团结的种子。 马晔后来怎么样了?史书没细说,但从朱元璋的脾气看,他八成没啥好下场。这种人靠裙带关系上位,干的全是祸害人的事,压根不值得同情。奢香夫人呢,却用自己的隐忍和智慧,把一场灾难变成了机会。她不是靠运气活下来的,而是靠脑子硬生生闯出一条路。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