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子女成长的好坏,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尤其是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 可是,有些父亲总是觉得,自己养家赚钱就是天职,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儿,自己懒得插手。 或者说,干脆就是教育方式不对,反而让孩子一步步变得平庸,长大后再后悔莫及。 其实,子女平庸,大多是因为父亲不懂得克制这三种行为。
01 暴躁易怒,情绪失控。 有句话叫:“家暴只会养出懦弱的孩子。” 一个父亲,如果在家里总是暴躁易怒,一有不顺心就发脾气,对家人呼来喝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很难不变得怯懦和没有主见。 我认识一个老同事,平时脾气特别火爆,一点小事儿就能把家人骂得狗血淋头。 孩子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骂。 别说发表意见了,连多说两句话,都能被吼回去。 结果,孩子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学时,老师一提问就发愣,工作后,领导稍微严厉点儿就紧张得直冒汗。 这孩子长大后,在职场上根本不敢争取机会,日子过得特别平庸。 有些父亲总觉得,家里就该自己说了算,孩子必须听话。 可是,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个体,暴力和怒吼,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和表达欲。 等长大后,遇到点挫折就崩溃,完全没有抗压能力,这样的孩子,注定平庸。
02 只顾赚钱,不管孩子教育。 如果父亲长期缺席,孩子就会缺少一种精神支撑,尤其是男孩,更加缺乏阳刚和担当。 我有个朋友,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见几次面。 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还得管三个孩子,忙得团团转。 孩子们很小就学会了撒谎,因为母亲管不过来,没时间去监督他们。 等父亲回来了,孩子已经学会了各种偷懒和应付。 父亲不在,母亲的管教又乏力,几个孩子成绩一落千丈,长大后做事也毫无责任感。 而且因为缺乏父爱,性格普遍懦弱,工作中稍有不顺就放弃,人生发展得很平庸。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如果父亲长期缺席,孩子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陪伴不仅是时间的堆砌,更是父亲角色的担当和责任感。
03 懒于学习,缺乏进取。 现实里,有些父亲成家后,就变成了“沙发土豆”,下班就葛优瘫,一根烟一杯酒,一天混到晚。 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最后也成了得过且过的状态。 我楼下有个邻居,就是个典型的“躺平”爸爸。 上班就抱怨累,下班就躺着玩手机,连饭都懒得做。 孩子每天写作业,他就在旁边打游戏,偶尔还抱怨“学习有什么用”。 孩子耳濡目染,也开始觉得读书没劲,成绩年年下滑,最后勉强考了个中专。 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位男导师,父亲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规划。 如果父亲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变得没志气,做事没干劲。 长大后,即使有心改变,也很难跳出这个“平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