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侯礼祥千里跋涉,从湖北走到济南,只为见杨得志一面,一见面,侯礼祥哭着说:“老首长,你要为我证明清白啊,我不是汉奸!”
侯礼祥是湖北省江陵县侯垱村人。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向江陵县政府举报,说侯礼祥是汉奸,他在抗战中当过保长,给日军办过事。
侯礼祥解释,他是老红军,也是地下党员,是奉命打入日伪内部,他不是汉奸,希望政府还他清白。
县政府知道,在抗战中,确实有很多打入日伪内部的地下党员,这些无名英雄甘愿背负骂名,默默在秘密战线上为抗战做贡献,不过在抗战胜利后,他们遭到了人们的误解,县政府认为,侯礼祥可能也是这样。
然而,县政府经过查询,发现在江陵县籍的老红军和地下党员中,都没有侯礼祥这号人。相反,这些调查反而证实了侯礼祥确实当过汉奸,甚至还有不少目击证人尚在人世。这些目击证人亲眼见过侯礼祥为日军办过事,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认为,侯礼祥确实当过汉奸,他是为了逃避惩罚才说自己是地下党员的。
侯礼祥见全国已经解放,他不想背负骂名死去,更不想被乡亲们看不起,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还在1961年给开国上将杨得志写信。
这可吓坏了县政府,他们认为,侯礼祥疯了,即便是地下党员,也不一定认识开国上将,侯礼祥肯定是有什么阴谋,才给杨得志写信,这封信就被拦了下来。
拦下信后,县政府为了不让侯礼祥再胡闹,把他送去劳动改造,希望他能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侯礼祥没有放弃证明自己,他知道,现在只有杨得志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为了早日见到杨得志,侯礼祥积极接受改造,并于10年后的1971年重获自由。
重获自由后,侯礼祥很激动,他听说杨得志现在正在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于是,他不远千里,孤身一人艰难跋涉,克服重重困难,从湖北走到了济南。
到了济南军区门口,侯礼祥对哨兵说,他要见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希望哨兵进去通报一声,哨兵见侯礼祥这副模样,心生狐疑,不敢让他见杨得志。
侯礼祥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济南,不见到杨得志他是不会走的,见哨兵一直没有进去通报,他索性站在那里不走了,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哨兵见天比较冷,侯礼祥的年纪大了,他担心侯礼祥出了什么事情,就上前问道:“你找杨司令员有什么事情?”
“小同志,我叫侯礼祥。你告诉杨司令员,就说侯礼祥要见他,他要是不见,我马上就走。”
哨兵跑进去向杨得志汇报,杨得志听到侯礼祥的名字时,顿时惊住了,因为据他所知,侯礼祥牺牲了。
“你把他请进招待室,给他纸笔,让他把自己的早年经历写下来。”杨得志冷静下来后,对哨兵说。
侯礼祥是杨得志的老战友和老同学。
1928年,侯礼祥参加红军,后来在红一军团任职,他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期间担任过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而一师师长正是杨得志,杨得志对他太熟悉了。
红军抵达陕北后,杨得志和侯礼祥一起在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杨得志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当团长,侯礼祥留在延安,担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副团长。
从此,杨得志和侯礼祥就很少有联系了。
1939年,侯礼祥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治了很久也没有治好,组织上就让他回家乡养伤。
江陵县被日军占领后,侯礼祥想继续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加入了江陵县的地下党组织,为了更好地打探敌情,侯礼祥当了日伪的保长。后来,江陵县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侯礼祥自此与组织失去联系。
一直没有侯礼祥音讯的杨得志,还以为他牺牲了,所以听说侯礼祥要见他,杨得志才会突然失态。
不久,哨兵拿着信纸走了过来,递给了杨得志,杨得志一看字迹,就知道这是侯礼祥,他赶紧把侯礼祥请到了司令部,阔别多年的老战友终于相见了。侯礼祥见到杨得志,泪流满面,激动地对杨得志说:“老首长,你要为我证明清白啊,我侯礼祥不是汉奸!”
杨得志看到侯礼祥这副样子,就知道他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他十分心疼,赶紧询问发生了什么。
侯礼祥就把这些年的经历说了出来。
听了侯礼祥的遭遇,杨得志沉默了许久,随即向侯礼祥保证:“你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还你清白。”
杨得志请相关部门查清楚真相,后来,开国上将杨勇也出面为侯礼祥证明,在两位将军的介入下,相关部门终于查清楚了真相。原来,当年为侯礼祥登记名字的时候,登记错了,少了一个姓,把“侯礼祥”登记成了“李祥”。
这样一来,在县政府的档案中,就只有“李祥”,没有“侯礼祥”,县政府才会误认为侯礼祥是汉奸。
最终,在杨得志、杨勇两位将军的帮助下,侯礼祥恢复了老红军的身份,每个月可以得到40元的补贴。
侯礼祥十分激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受乡亲们的冷眼相待了,他终于可以轻松自在地呼吸,不用背负骂名、带着耻辱死去了。对侯礼祥来说,他可以死在战场上,但不能在乡亲们的唾弃中死去。
1991年,侯礼祥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