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当兵时,连队有位憨实的云南兵,当兵快三年了,一没入党,二没当上班长,什么

爱吃凉历史 2025-04-17 19:09:18

九十年代当兵时,连队有位憨实的云南兵,当兵快三年了,一没入党,二没当上班长,什么优秀士兵、嘉奖更是统统与他无缘。 九十年代的军营里,有个云南兵叫李明,憨实得像块老土坯。当兵快三年,别人眼里的他就是个“老透明”——没入党,没当班长,优秀士兵的奖状更是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眼看退伍在即,他心里憋着股气,却又怕回村里被戳脊梁骨。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新排长的到来,像根救命稻草砸了下来。李明能不能抓住这机会翻身?谁也不知道,可故事才刚开始。 九十年代的部队生活,苦归苦,但对不少农村娃来说,那是个能改变命的跳板。李明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兵,家在云南山沟里,爹妈种地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十八岁入伍,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想在部队混出个样来。村里人笑他痴心妄想,可他心里憋着火,总觉得自己不能白来一趟。 刚进部队那会儿,他被分到个纪律特严的连队。每天起床号一响,天还没亮,他就得爬起来擦枪、叠被子,训练场上跑得满头汗。干活他从不偷懒,手脚麻利,可就是没人瞧得上他。部队里评先进、选骨干,总有各种条条框框,他文化不高,嘴也不甜,三年下来,啥也没捞着。眼看同年兵有的入了党,有的当了班长,他心里不是滋味,可又不敢抱怨,只能闷头干。 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李明心里沉甸甸的。他不是怕吃苦,是怕回村里没脸见人。当初走的时候拍着胸脯说要混出头,现在两手空空,咋交代?那时候部队不像现在,留队机会少得可怜,超期服役得连队领导点头才行。他一个没背景没关系的农村兵,谁会为他说话?他自己都觉得悬,可又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地走。 就在这时候,连队来了个新排长,叫张强。这人刚从军校毕业,年纪轻,皮肤白得像没晒过太阳,老兵们私下里不太待见他,觉得他没经验,带不了兵。李明却不一样,他看张强是个机会。这小子憨归憨,心眼不傻,知道自己得找个靠山。他开始主动凑上去,帮张强干这干那,递个水壶,收拾个装备,啥脏活累活都抢着上。张强起初没当回事,后来慢慢觉得这兵靠谱,心眼实。 时间一长,排里的风向变了。那些老班长觉得留队没啥盼头,纷纷打退伍报告。李明却咬咬牙,交了超期服役的申请。他没啥底气,但想着试一把总比啥也不干强。张强知道后,跑去找连长,拍胸脯说要带好李明。连长开头不乐意,觉得李明没啥出挑的地方,可张强死缠烂打,愣是把这事给磨了下来。 留队后,李明像换了个人。张强手把手教他,从队列指挥到带兵训练,啥都一点点抠。他笨是笨了点,但肯下死力气。一次夜训,他带着班跑障碍,摔得满身泥,第二天嗓子哑了还照喊口令。张强看在眼里,觉得这兵有股韧劲,值得培养。李明也争气,半年后当上了班长,还入了党。那一刻,他腰杆子挺直了,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点模样。 部队里的事,没人能说得准。第五年实兵演习,李明带着班冲在前头,拿了个三等功。第六年,他转成志愿兵,算是圆了长干的梦。从一个差点被退伍的“老透明”,到最后在部队站稳脚跟,李明靠的不是运气,是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和张强这个贵人的拉一把。 回过头看,李明这路走得不容易。九十年代的军营,机会少,竞争狠,没点本事和人脉,想出头比登天还难。他刚开始那几年,啥也不是,没人夸他,没人捧他,连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白干了。可他没放弃,哪怕摔得头破血流,也咬牙爬起来。部队这地方,磨的是人,心态崩了就啥也没了。他能熬出来,除了自己拼,还得谢张强那双慧眼。 李明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个普通兵的翻身仗。他没啥大志向,也没啥天赋,就是靠着一股子实诚劲儿和抓住机会的心,硬是从泥里爬上了坡。人生这东西,谁说得准呢?下去的时候心凉透了,可转个弯,又有希望了。他现在常坐着望远处的山,想着路还长,只要肯走,总有翻身那天。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感慨两句。九十年代的部队,多少人来了又走,有的风光,有的落魄。李明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能干的,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一件事:人穷志不穷,机会不等人。你得自己去抓,去扛,才能熬出头。不然,三年五年一晃眼,就真成别人嘴里的笑话了。 再说说那时候的部队氛围。其实不光李明,很多兵都差不多,农村来的多,文化低,起步就比城里兵差一截。评先进、提骨干,领导看的是成绩,也看人情。李明头三年没出头,不是他不行,是他没找对门路。张强一来,他才算摸到点边。这也说明,部队这地方,光埋头干不行,还得会抬头看。

0 阅读:5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