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印度以白菜价从俄罗斯购买了一艘老巡洋舰。可是,当船走到挪威海域时,突然意外搁浅了。挪威立即喊话印度:“赶快拖走!”印度一翻白眼:“我不要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真是惨不忍睹。通货膨胀率飙到2500%,失业率高得吓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手里攥着一堆苏联留下的军备,看着挺牛,可养这些大家伙的钱实在掏不出来。俄罗斯没办法,只能把这些军舰、飞机、坦克一股脑儿推向国际市场,卖点外汇救急。“摩尔曼斯克号”就是其中之一。这艘巡洋舰在苏联时期可是明星舰,1.6万吨的排水量,100多门火炮,远洋作战不在话下。可到了90年代,它已经退役,成了俄罗斯的包袱。 俄罗斯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卖了吧,能换点钱就行。价格定得低到尘埃里,每船壳才1美元,简直跟白送差不多。这种甩卖策略吸引了不少买家,毕竟谁不想捡个便宜呢?而印度,就是那个看中了这艘老舰的国家。 再说印度这边。印度海军一直有个远洋梦,想在印度洋上有点话语权。可自家的造船业实在不给力,造新舰又贵又慢,预算根本撑不起。怎么办?买二手货呗,既省钱又快。看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号”这么便宜,印度心动了。考察团跑去俄罗斯一看,虽然船有点旧,但吨位和火力都不错,修一修还能用。于是,1994年,印度拍板,花了个白菜价把它买了下来,打算改名叫“黑斑羚号”,塞进自己的印度洋舰队。 这笔交易在当时看来,真是赚大了。印度媒体还吹了一波,说政府在国际市场上捡了个大漏。可谁也没想到,这便宜货还没焐热,就给印度整了个大麻烦。 买完船,印度安排人手把它从俄罗斯开回来。可这艘老舰毕竟年久失修,船况早就不是当年。1994年冬天,它路过挪威西海岸附近的海域时,赶上大风大浪,船底一不小心撞上了礁石,进水搁浅了。好在1400名船员反应快,全都安全撤到挪威海岸,没人受伤。可这艘1.6万吨的大家伙,就这么卡在挪威的海边,动弹不得。 挪威一看这情况,头都大了。这船搁浅的地方离海岸不远,油箱还破了,燃油漏进海里,弄出一大片油污带。挪威的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本来就靠这片海,污染一来,直接威胁到当地人生计。挪威环境部长托尔比约恩·伯恩特森亲自跑去现场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要求印度处理这烂摊子。 印度接到挪威的通知,也慌了神。政府和军方紧急开会,算了算账。打捞这艘船得花多少钱?修好还得再投多少?印度海军的预算本来就紧巴巴,再加上国内经济改革压力大,哪有余钱干这个。更何况,这船买的时候才1美元一船壳,现在修起来比买还贵,实在不划算。印度一合计,干脆放弃得了。于是,外交部正式通知挪威:这船我们不要了,所有权也扔了,爱咋咋地。 这决定一出,挪威傻眼了。搁浅的船堵在自家海域,污染还得自己收拾,印度这甩手掌柜当得也太干脆了吧。挪威政府气得不行,认为印度身为船主,哪能这么不负责。可印度觉得自己也没啥错,船是买来的,半路出事谁也想不到,花的钱已经花了,凭啥还得掏更多? 挪威等了半天,见印度真不打算管,只能自己上。搁浅的“摩尔曼斯克号”不光是个污染源,还影响航道安全,不处理不行。2005年,挪威政府咬牙拿出1亿挪威克朗(约1200万美元),找了家本地拆船公司,把这艘船拆了个干净。整个过程花了8个月,挪威前后搭进去3000万欧元的费用,包括打捞、清理和环境恢复。这笔钱对挪威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纳税人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这事儿让挪威对印度的印象糟透了。政府和民众都觉得印度太不靠谱,出了问题就跑路,完全没担当。可印度觉得自己也没啥大错,反正船买的时候便宜,出了事算倒霉,谁也别怪谁。
1994年,印度以白菜价从俄罗斯购买了一艘老巡洋舰。可是,当船走到挪威海域时,突
爱吃凉历史
2025-04-23 17:53: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