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杨立新把徐帆接到北京,“养”了她三年,自己一颗青菜都舍不得吃,却给徐帆买巧克力和营养品。
那可是1987年,那时的巧克力,绝对算是稀有的昂贵之物。
徐帆刚到北京不久,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一顿饭,某天她在排练场晕倒了,杨立新二话不说,从兜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塞进她嘴里。
这块巧克力来之不易,当时的杨立新,一个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要养活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他省吃俭用,自己午饭就啃两个馒头,却总在口袋里揣着一块巧克力,就为了防着徐帆低血糖发作。
很少有人知道,徐帆和杨立新的缘分始于武汉的一场话剧,当时的徐帆是武汉一家工厂的工人,业余爱好表演,杨立新一眼就看出她的表演天赋,鼓励她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更鲜为人知的是,徐帆在北京求学期间,每天清晨都要帮杨家买菜做饭,她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杨家的小男孩,自己却悄悄把咸菜夹到碗底,杨立新的妻子徐冰看在眼里,心疼得直掉眼泪。
生活虽然清贫,但充满温情,杨家的老房子里经常飘出欢声笑语,徐帆和杨家人围坐在一起排练台词,讨论剧本,寒冬腊月,他们挤在一个小火炉旁边,分享一盘花生米,聊到深夜。
这份情谊延续至今,2008年,徐帆已经功成名就,却依然每月都要带着丈夫冯小刚回杨家吃饭,她亲手包的饺子,永远要先给杨立新夫妇端上,每逢杨家有事,她总是第一个赶到。
当年那个在杨家蹭饭的穷学生,如今成了杨家儿子杨玏的贵人,她不仅为杨玏牵线搭桥,更手把手教他导演技巧,在圈内人看来,这份二十多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恩情回报。
真情不分贫富,而最美的情谊往往发生在最艰难的时刻,那个年代的一块巧克力,一碗热汤,一句温暖的话,都成了今天最珍贵的回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