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宗海山上台后,针对忽必烈当政以来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是他的兄弟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上台后,立刻全部予以废止。兄弟俩本来很亲善,元武宗的改革也有一定效果,为何元仁宗上台后,要全部废掉哥哥的政策呢?
元武宗海山登基后所做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是在中书省之外,另外设立尚书省,尚书省也就成为实际的中枢机构;二是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三是发行“至大银钞”,以此抑制元钞贬值及通货膨胀问题;四是强化了海运,增课赋税,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除此外,元武宗还有整顿吏治、筹备郊祀、营建中都等一系列的措施。
元武宗是个短命的皇帝,他只在台上干了四年,便在31岁时英年早逝。他去世后,由于没有孩子,因此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也就是元仁宗。元仁宗上台,立刻全部废止了元武宗的改革措施,就像司马光上台全部废止王安石变法一样。那么,元仁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元武宗所搞的这些改革,表面目的是革除弊政,但也有一个隐含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从弟弟手中全部夺过来。元成宗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元成宗皇后和大臣联合起来,准备立元成宗的堂弟阿难答。不过,作为元成宗侄儿的海山兄弟却在这时候发动了夺权运动。一方面海山在边关手握重兵,他提兵南下,威慑京师;另一方面,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发动宫廷政变,扳倒了元成宗皇后及阿难答等人,掌控了朝廷。这样一来,权力斗争就在海山兄弟之间展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达成妥协,弟弟把权力让给哥哥,哥哥封弟弟为皇太子,将来继承哥哥的皇位。
但是由于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朝中的权力太大,哥哥海山就有些受不了了,因此才努力想办法把权力夺过去。毕竟皇帝都是权力独大,海山要维护自己皇帝的威权。海山另立尚书省,就是要挣脱弟弟的权力包围,建立自己的核心权力圈,让自己的圣旨能及时颁发出去。海山大规模地封官赏赐,也是为了让大臣们贵族们知道自己浩荡的皇恩,从而拥护自己。海山的经济改革,也都是围绕他扩大威权,抢夺弟弟权力而展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自然非常不满。毕竟在弟弟看来,哥哥这样做是在过河拆桥,是要把自己彻底踢出权力中心。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理解,所以海山去世他上台后,才会全部废止海山的改革措施,同时也是在消除哥哥的影响力。所以说,海山的改革是不彻底也不纯粹的,元朝政治也没在他的手中脱离困境,这是他的历史局限,也是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