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用脚踢了踢他的头颅,叛徒谢文东怒了,直接给了汉奸两巴掌:“你没有手吗?” 2004年,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松林中,几位寻访者在般若寺僧人的带领下,挖开了一个小土堆。 里面有一颗用红布包裹的头颅。 经过专家和学者的鉴定,这颗头颅确认为赵尚志的遗骨。 赵尚志的事迹与杨靖宇并肩。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杨靖宇和赵尚志等抗日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抗日力量。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 赵家生活平静,然而父亲担任清乡会会长后,赵家所在的村子遭遇了暴力警察的镇压,赵振铎不得不带领家人开始了逃亡生活。 赵尚志很早就进入了社会,从事过各种工作。 1925年,赵尚志进入了哈尔滨许公纪念实业学校。 受五卅运动的影响,他开始参与反帝斗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半年后,他回到东北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然而,赵尚志先后两次被捕入狱。 在囚禁中,他饱受折磨,但始终未曾向敌人低头。 许多同狱的朋友都深受其激励。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开始大举侵占东北。 赵尚志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重获自由。 1932年,他成为东北反日党团的领导者。 此后,他加入了巴彦游击队,但因为内部矛盾,这支队伍最终解散。 赵尚志转而加入孙朝阳的义勇军。 1933年,赵尚志决定自己组建一支游击队。 经过与当地党组织的协调,他成立了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成为队长,并带领队伍取得了几场重要的胜利。 1935年,赵尚志恢复了党籍,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被任命为军长。 日伪当局开始紧张,策划了多次对赵尚志部队的打击。 赵尚志屡次取得战斗的胜利。 1936年,赵尚志参与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整编工作,并与杨靖宇等抗联领导人联合发布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 1941年,赵尚志带领着几名抗日联军的战士,从苏联返回,进入了兴山及汤原北部地区。 赵尚志的计划是重新组织力量,壮大抗日队伍。 然而,日军对赵尚志的动向高度警觉。 日本驻兴山的伪警察开始布置特务渗透进入抗联内部。 在1942年,刘德山受命伪装成山货商人,进入鹤立县北部山区与赵尚志的队伍接触。 刘德山的任务是通过接近赵尚志,获取情报。 赵尚志最初对刘德山产生了怀疑,但由于刘德山与赵尚志手下的姜立新有着旧识,因此赵尚志放下了戒备。 刘德山成功混入了赵尚志的队伍,甚至被任命为副官,配备了武器和弹药。 日本伪警察长田井久二郎决定加大力度策反赵尚志,于是派出另一名特务张锡蔚,也伪装成一位抗日志士,接近赵尚志。 张锡蔚在梧桐河北方40公里处与赵尚志的队伍“偶遇”,获得了信任。 此后,刘德山逐向赵尚志提出,梧桐河一带警力薄弱,是展开突袭的好时机。 赵尚志决定采纳这一建议,并在凌晨发起突袭。 然而,就在队伍行进至吕家菜园子附近时,刘德山悄悄从赵尚志身后开枪,击中了赵尚志的腰部。 赵尚志在中弹的瞬间意识到了刘德山的叛变,开枪击中了刘德山。 赵尚志的伤势过重。 混乱中,特务张锡蔚迅速前往梧桐河的伪警察分驻所报告。 很快,日伪军围住了赵尚志的队伍。 由于寡不敌众,赵尚志和其部队成员很快被俘,赵尚志在被捕后依然未曾透露任何情报。 被日军软禁后,赵尚志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日军本打算将赵尚志的遗体运送至长春,但因遗体开始腐烂,最终决定将赵尚志的头颅锯下,遗体被抛入冰冻的江中。 赵尚志的头颅被送至长春后,至此下落不明。 1945年,周保中接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后,指示苏军开展对赵尚志遗骸的寻找。 尽管苏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搜寻,但始终未能找到赵尚志的遗骸。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吉林和黑龙江的党史研究部门和文物管理机构也一直在不懈努力寻找赵尚志的遗体。 1987年,日本女学者山崎枝子在采访抗联老战士李敏时,听闻赵尚志的英雄事迹。 她得知当年曾参与赵尚志遗体处置的特务东城政雄和田井久二郎,已于1963年返回日本。 山崎枝子随后与东城政雄取得联系,了解到赵尚志的头颅曾被交给长春般若寺的主持炎虚大师保管,并最终被埋葬在寺内。 然而,山崎枝子未找到。 2004年,姜宝才在长春般若寺调查时,偶然得知在修缮寺院围墙时,工人曾挖出一颗头颅。姜宝才等人随即前往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经过一番挖掘,终于找到了赵尚志的头颅。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用脚踢了踢他的头颅,叛徒谢文东怒了,直接给了汉
墟史往事
2025-04-18 09:17:54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