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但能做到的家长还是很少

若到江南赶上 2025-04-18 16:52:21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 千万不要觉得抑郁后吃点药就能好,它可能会像魔鬼一样跟随孩子一生。如果拿孩子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去交换,再好的成绩都不值得。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将停摆,前期的努力也会归零,那时候,想回到从前可能都是奢求。 . 十四五岁的孩子激素水平波动大,而这个时候正是学业压力逐渐加大的时候,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的悉心照顾,这两个因素叠加到一起,孩子很容易出问题。 . 有时候大人眼里无所谓的小事,都可能是引发孩子心理大厦崩塌的导火索。比如,一次考试的下滑,同学小团伙的排挤孤立,同学背后的闲言碎语,老师的一次严厉批评…… .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如之前皮实抗造,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那个时候你知道的可能只有你周围很少的人,而且那个时候大人小孩的压力的确没有现在这么大,现在……整个一个牛马无限大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想不抑郁真的需要很大的能量和定力。 . 孩子的第一压力来自学习成绩。刷题、补课、考试、升学……家长长期的高压,引发孩子巨大的焦虑情绪。 其实,成绩好,并不等于成功,成绩不好,也不是失败,不要把分数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和唯一追求的目标。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成绩,尽力而为,接受自己某一方面的不完美。 . 有些孩子的压力来自于老师、同学和家庭变故。 老师也并非全部合格,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就会带给孩子一生的阴影。 同学也不全是品质端正的,坏渣也不少。坏人也是代代相传的。 如果在学校里遭遇了学习、老师、同学的影响,回家父母又叠加一轮负能量冲击,孩子幸免的概率就极低了。 . 初中阶段,孩子面临着情绪波动和学业压力的双重考验。家长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规划,给孩子分摊学业负荷,不要把压力都堆积在最叛逆的时期。 家长还要持续输出对孩子的关爱,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免疫,告诉孩子客观看待成绩、师生、同学关系。 另外,适度参加对抗性体育运动,结交一些新的朋友,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与他人接触互动,不封闭自己……这些都可以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0 阅读:0
若到江南赶上

若到江南赶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