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传统的郡县制很难适应如此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通过将地方行政权收归行中书省,打破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实现“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 。行省长官由蒙古人担任,重要地区则由中书省直辖 。
为避免宋代行政管辖的低效性,元代行省制度融合秦汉郡县制与蒙古军事管理传统,形成“犬牙交错”的政区划分,以打破自然屏障,防止地方割据 。行省制度突破“山川形便”传统,采用“以北制南”策略,如将汉中划归陕西、五岭分属不同行省,削弱地理割据基础 。
行省兼具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机构的双重属性,既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如云南、岭北行省,又赋予地方适度自主权,形成“大而不专”的治理模式 。行省财政部分依赖中央拨款,削弱了地方割据的财力基础 。
行省制为明清省制奠定基础,其“分层节制、官员互监”机制被继承,成为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如今现代省级行政区划仍可见元代痕迹,体现其历史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