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袁殊这人,翻开情报史就是一团乱麻,中共地下党员、军统少将、青帮通字辈、日方顾问、国民党特工——全给一个人占全了。 局中局,套中套,别人一辈子玩一张牌,他同时握五张。 1931年,经潘汉年牵线,袁殊进了中共中央特科。 组织看中他会日语、懂洋事、脑子活,办事干净利索,但中共这条线远不是唯一。 表兄贾伯涛是中统高层,把袁殊拉进国民党情报系统,安排个情报股长。 手里能调人,有牌面,青帮那边也不含糊,通字辈头衔挂上,江湖饭局没人敢随便开腔。 最狠的一步,是1937年,戴笠亲自招进军统,封个少将军衔,负责对日情报。 台前是“抗日干将”,背地里,还是“文化顾问”,日方每月送钱两百,钱不多,但这身份贵。 这么多头衔捏在一人手里,不是疯子,就是老狐狸。 局破在1939年,这年春,军统密谋干掉汪伪高层李士群。 李原是中共出身,后来投靠日本人,组建76号,专门抓捕抗日志士,下手毒辣。 刺杀由袁殊负责,但王天木反水,泄了底,消息传到李士群耳朵里,当晚就布下口袋,活捉袁殊。 76号的牢房阴冷逼仄,袁殊被铐上铁椅,面前坐着李士群,没有铺垫,开门就是一句:“叛党投敌,怎么说?”接着鞭子一条接一条抽下去。 背上皮开肉绽,血流到裤脚,刑讯手却没换脸色。 袁殊不喊不叫,只冷笑着丢了一句:“打完了给岩井英一打个电话,他知道我是谁。” 这句直接扔出重磅炸弹,岩井是谁?日本驻沪副领事、岩井公馆实际主事,76号的后台。 李士群脸都白了,起身拨通电话,电话那头,岩井英一雷霆大怒:“袁君是我朋友!命令你立刻放人!” 人没到,话先到,整整一个小时后,岩井亲自到76号,穿着整齐西装,风尘仆仆。 没人敢拦,他走进去,只说一句:“跟我走。” 袁殊满脸是血,从地上站起来,跟着走出76号,再回来,已经不是囚犯,是岩井公馆的“文化顾问”。 这不是翻盘,是打脸。还是当场打。 岩井对袁殊极信任,每月津贴按时发,还安排专车接送,摆明这是自己人。 但袁殊没闲着,日方布防图、汉奸黑名单、武器调运计划,全通过特殊线路送到中共手中。 一次次情报,从日本人办公室里流出来,送到敌后战场。 军统方面,戴笠也不是瞎子,看得出袁殊有背景,却没拆穿。 因为信息值钱,青帮那边则是隐线保护,一次日军大扫荡,袁殊藏进法租界,杜月笙的人亲自开车接走。 每条线都能要命,每条线也都能救命,五重身份,看起来像死局,但袁殊玩成了护身符。 潘汉年清楚这人太复杂,一度想切断联系。 可情报结果说话,三个月内,三份情报直接改变部署,一次暗杀计划被提前终止,一批地下党员被紧急转移,活命二十多口。 组织重新评估,“复杂但可靠”的标签贴上去,袁殊知道这就是生存边界,不能踩错一步。 所有线都用得刚刚好,身份之间互不冲突,反倒成了彼此的遮掩。 日本人信“亲日文化人”那套,国民党以为他在日方卧底,青帮当成自己兄弟,军统把他当戴笠安插的钉子。 中共呢?认准这个人虽手段多、背景乱,但心没歪,事办得利落,能用。 到1945年抗战胜利,袁殊身份几乎公开成谜。 没人说得清究竟哪面才是真,情报圈流传一句话:“问袁殊是谁,不如问谁不是袁殊。” 但话说回来,这种人只能用一时,不能留一世。 建国后,袁殊淡出情报圈,有人说这是主动选择,也有人说是被“架空”。 因为复杂,因为难辨,但历史没抹掉名字,档案里,袁殊被定性为“在极其危险环境中,为党为国贡献重大情报者”。 五重间谍,活着走完抗战,还被日方领事馆亲自来保的,在中国情报史上,只此一人。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笑对的风雨
2025-04-19 13:1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