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件兵器日耳曼赢学B-1B轰炸机发射LRASM远程反舰导弹的组合虽然被

艳阳傲雪 2025-04-19 16:41:09

每天认识一件兵器日耳曼赢学

B-1B轰炸机发射LRASM远程反舰导弹的组合虽然被美媒渲染为对航母编队的“致命威胁”,但其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显著局限性:

➡️ 平台老旧与生存能力不足

B-1B轰炸机平均服役年限已超过34年,妥善率低且维护成本高昂,美国空军计划于2030年代初将其全部退役。其机体老化问题导致实战可靠性存疑,尤其在面对现代化IADS、隐形战机(如歼-20)或者远程AAM时生存能力堪忧。例如图1是冷战时期拦截超音速轰炸机图22M的典型空战配置F14A挂6枚不死鸟,而现在有更先进的J20引导J16远距离狙击B1B、B1B几无反抗能力除非增加类似MSDM的自卫空空导弹。

⭐️超音速飞行能力虽能缩短突防时间,但是速度和隐形突防是有相互制约的。图2可证明3马赫以内的飞行器极度依赖高隐形突防。B1B已经从B1A的最大马赫2跌到1.25,它的超音速对突防效果可有可无,这也是为什么本博多次提及B1B从使用方法看就是个飞的比较快的大号H6K。两者目前依赖的突防手段无本质区别。你B1B外挂36枚LRASM只会进一步降低到亚音速飞行和增大RCS导致和H6K在雷达屏幕上的表现越来越像。

B-1B的半隐身设计根据图3可以确定从B1A的迎头15平方米下降到迎头0.75平方米,在现代先进雷达和预警机,尤其是在亚太的数字AESA面前难以隐蔽,且需依赖固定基地(如关岛、日本)起飞,易被DF先发制人打击或摧毁于地面。居然不明人士宣称能让内陆机场的H6K起飞就算B1B输这种纸上谈兵的军盲观点。图5~图10可证明B1B的多项缺陷,红外特征太高的尾流、外挂架过于突出机身大幅破坏本就不怎么好的半隐形效果,空中飞行姿态波系反射不集中面对隔壁的预警探测体系如同班门弄斧的大靶子。图11是B1A,图12是结构图,它用的直通可调进气道RCS和一架苏27相近,你觉得隔壁锁定一架外挂的苏27很难吗?B1B取消了可调进气道,在直通进气道改成固定不可调后内部再加塞S弯隔板,以牺牲进气效率降低最大马赫到1.25的惨重代价换取迎头缩小到1架阵风,隔壁探测一架外挂的阵风很难吗?何况你还是挂了36枚巡航导弹的大号阵风,机动性差、RCS高,优质靶机了。

⭐️你B1B使用用法和H6K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防区外攻击,比常备机数量更重要。谁赢了?

➡️ LRASM导弹的实战效能受限

LRASM宣称射程近千公里,但实际因制导设备增重缩水至650公里以内。其依赖卫星数据链和GPS信号进行中继制导,长波通信是最容易被干扰的,参考伊朗迫降美国隐形无人机RQ17(RCS比你B1B低多了),LRASM面对世界第二大规模电子干扰舰机星三位一体集群命中精度显著大幅下降是必然的事实,LRASM吹收敛点。

突防能力被高估:LRASM的隐身设计主要针对S波段以上高频雷达,而中国海军广泛装备的米波雷达和未来的KJ600外贸型KLC7明确在展板上注明可有效跟踪低空小RCS巡航导弹踪迹。此外LRASM亚音速飞行模式使其在末端易被拦截,尤其是面对中国舰载“万发炮”(如1130近防系统)时,突防概率显著降低。美军自己测试密集阵1B末端拦截机动能力很差的LRASM成功率超过96%,LRASM的大后掠折叠翼不具备末端高机动能力,这是它多次在国外竞标输给NSM的因素之一,且至今洛马未完成VL-LRASM测试。只有美国空军具备规模使用LRASM能力,采购量参考图4,美军也承认LRASM主要作用是消耗🀄️DDG防空弹药,为主力CPS突防争取突破口。这种耗材也敢吹成神器?你RF怎么缩水了?HQ10具备红外/RF被动探测你LRASM能力。

➡️饱和攻击的可行性存疑

美媒宣称5架B-1B可发射180枚LRASM实施饱和打击,但实际作战中,B-1B需长时间暴露在敌方防空圈内完成导弹发射,可能被歼-20或舰载防空系统提前击落。此外,导弹发射过程耗时较长,难以实现“瞬时饱和”。

中国航母编队正逐步配备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和055型驱逐舰,其远程探测与协同交战能力可大幅压缩LRASM的突防窗口,提升拦截效率。

➡️ 体系对抗中的短板

现代海战是体系化对抗,B-1B/LRASM组合依赖完整的C4ISR系统支持,包括目标探测、数据链通信等环节。一旦关键节点(如卫星、中继飞机)被干扰或摧毁,其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多层次防御体系,包括陆基雷达、预警机、舰载防空导弹及电子战系统,可形成对隐身目标的早期预警和分层拦截。

5. 战略成本与效费比失衡

B-1B的改造和维持费用高昂,而LRASM单枚成本超过400万美元。若以5架B-1B发射180枚导弹攻击航母编队,总成本超过7亿美元,但实际毁伤效果可能因拦截率(如95%)而大幅缩水,效费比极低。

⭐️总结

B-1B/LRASM组合的威胁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实际应用受限于平台老化、导弹性能短板及中国防御体系的快速升级。美国渲染此类武器的威慑效果,本质是美为维持亚太军事存在并转移国内矛盾,而非具备实战可行性。图14 H6K也增加了大量电子战天线掩护突防、图15和图16证明2马赫的超音速轰炸机实战效果很差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图22MR被击落,你B1B继续低空突防啊?低效作战模式该被淘汰了,图17是和B1A类似的图160,记住B1A已经全部退役了,因为它的作战模式不适合未来战场。

⭐️未来轰炸机突防效果排名:6马赫以上的类似SR72的高超音速轰炸机大于B21类亚音速隐形轰炸机大于3马赫以内的超音速轰炸机(XB70被淘汰是事实),现存的这些2马赫以内超音速古董效费比不如B52、H6这些常规亚音速轰炸机。以上为事实。

0 阅读:0
艳阳傲雪

艳阳傲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