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读完韫颖寄给长兄溥仪的家书后,大为震动,当即提笔致信毛主席。主席展信细读,沉吟良久道:"好个有骨气的女子,给她安排份差事。" 【消息源自:《从格格到政协委员:爱新觉罗·韫颖的新生》2023-09-15 文史参考;《末代皇族的平民生活》2022-11-08 国家人文历史】 1955年深秋的北京,章士钊的书房里飘着墨香。这位留着山羊胡的学者正翻动泛黄的《满宫残照记》,突然被一页家书吸引——"四哥如晤:今晨胡同口槐花落了一地,想起从前在长春宫里您教我认的紫藤……"落款"韫颖"二字像两片倔强的竹叶。他推了推圆框眼镜,转头对助手说:"这哪是寻常家书?分明是活生生的《东京梦华录》。" 信纸上的字迹把章士钊拽回二十年前。那时的韫颖还是紫禁城里最得宠的三格格,穿绣满牡丹的旗袍在储秀宫踢毽子。如今她却在东城区隆福寺街摆烟摊,裹着洗白的蓝布褂,手指被烟丝染得焦黄。载涛带章士钊找她时,她正踮脚够货架顶层的"大前门",转头看见叔叔领着陌生人,慌忙用围裙擦手:"您二位要包烟?新到的哈德门……" "格格别忙。"章士钊拦住她要倒茶的手,那手腕上还隐约可见当年戴翡翠镯子的压痕,"您写给溥仪的信,我读了整整三宿。"韫颖突然红了眼眶,货架阴影里传来极轻的"啪嗒"声——有滴泪砸在装烟丝的搪瓷缸里。 三天后,韫颖把自传手稿交给章士钊。八开宣纸上的钢笔字密密麻麻,写到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炉子,就把砚台焐在怀里化冻墨;写到第一次学算账,把"壹圆贰角"记成"壹圆式角"被顾客笑话。章士钊添了句批注:"昔日掌上明珠,今成雪中松柏。"这叠纸后来摊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砚台形的镇纸压着最后一页,那里记着1950年冬天,她第一次靠卖烟挣到钱,给发烧的女儿买了支冰糖葫芦。 "好嘛!从绫罗绸缎到粗布衣裳,从山珍海味到窝窝头。"毛泽东用红铅笔在"冰糖葫芦"四个字下划了波浪线,"告诉总理,给这位姑奶奶安排个能施展笔墨的差事。"批示传到西花厅时,周恩来刚批完西藏公路的文件,闻言笑道:"溥仪在抚顺学做螺丝钉,他妹妹倒先当上建设者了。" 1956年开春,韫颖接到区政协的聘书。第一次开会她提前两小时就到了,坐在会议室角落不停绞手绢。散会时领导喊"韫颖同志留步",她条件反射要跪安,膝盖弯到一半硬生生改成鞠躬。回家路上经过烟摊,老主顾王掌柜扯着嗓子问:"今儿咋没出摊?"她举起牛皮纸信封晃了晃:"政府给派新活计啦!"信封被风掀开一角,露出烫金的国徽。 转折发生在1960年除夕。韫颖在载涛家的八仙桌前包饺子,突然听见门帘响。抬头时,那个穿灰棉袄的高个子已经走到跟前,她手里的擀面杖"咣当"掉在地上——整整十一年没见的溥仪,正用她熟悉的、教她临帖时的语气唤她乳名:"小三儿,哥回来了。"后来周恩来和邓颖超来拜年,看见兄妹俩蹲在院子里修自行车链子,满手油污笑得像两个孩子。总理把韫颖叫到海棠树下:"主席特意嘱咐,说您把前半辈子过成了活历史,后半辈子该当历史的书写者。" 1992年冬天,韫颖的追悼会上没有哀乐。录音机里放的是她晚年最爱听的《歌唱祖国》,遗像前的玻璃柜摆着三样东西:泛黄的自传手稿、铁皮卷烟盒,还有张1956年的区政协出入证。照片里的老太太穿着列宁装,胸前的钢笔别得端端正正,就像当年在储秀宫簪花时一样认真。
1955年,章士钊读完韫颖寄给长兄溥仪的家书后,大为震动,当即提笔致信毛主席。主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19 17:59:35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