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个13岁的少年在田间玩耍时,竟从泥坑里意外挖出了"皇后之玺"!他毫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15 08:05:39

1968年,一个13岁的少年在田间玩耍时,竟从泥坑里意外挖出了"皇后之玺"!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件国宝上交给了陕西文物部门。谁曾想,时隔4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专程寻访,终于找到了当年那个淳朴的少年...... 【消息源自:《陕西少年捡到"皇后之玺"始末》2023-08-15 国家人文历史;《一块石头改变的人生》2022-11-03 华商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68年文物接收档案(编号WQ-6847)】 1968年9月的关中平原,玉米秆在燥热的空气里蔫头耷脑。13岁的孔忠良光着脚丫在韩家湾村外的水渠边翻找,汗珠顺着晒得黝黑的脸颊滚下来。这个五年级辍学的少年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灌溉渠里捡点废铜烂铁换钱。"要是能捡到铜钱就好了",他蹲下身扒拉碎石块时嘀咕着,完全没想到接下来要发现的物件,会让陕西省文物局的专家们集体炸锅。 一块沾满泥巴的白色石头突然硌到了他的手指。小孔用渠水冲了冲,阳光下石头泛着温润的光,底部刻着几个弯弯曲曲的字,顶上还雕着个龇牙咧嘴的动物。"这玩意儿肯定比废铁值钱!"少年把石头塞进打着补丁的裤兜,蹦蹦跳跳往家跑时,完全没注意到身后就是汉高祖刘邦长陵的封土堆。 "爹!你看我捡了个啥?"孔忠良把石头拍在自家斑驳的饭桌上。父亲孔祥发正在编筐,瞥了一眼突然停住手:"这刻的是...字?"这个只读过扫盲班的老农民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突然抄起搪瓷缸子就往石头上浇茶水——这是村里老人说过的"验玉土法子"。当清水在石面凝成圆润的水珠时,父子俩同时倒吸凉气。 第二天大清早,村里最有学问的赵老先生被请到孔家。老人捧着石头的手直哆嗦:"这...这怕是古时候的印信啊!"他眯着眼辨认篆书,"皇后...之...玺?"屋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苍蝇振翅的声音。孔祥发蹲在门槛上抽了半袋旱烟,突然起身:"忠良,明天跟爹进城!" 西安文物管理局的专家们见到这块边长2.8厘米、高2厘米的和田玉印章时,整个办公室都沸腾了。白发苍苍的老研究员拿着放大镜的手不停颤抖:"错不了!这螭虎钮的造型,这'皇后之玺'四个字的笔法..."他突然抬头问孔祥发:"老乡,你们想要多少奖励?"老实巴交的农民搓着皲裂的手掌:"要...要啥奖励,国家的东西就该还国家。" 这块后来被鉴定为吕雉玉玺的国宝,在特殊年代经历了戏剧性的命运。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时,突然有北京来的干部追问玉玺下落。博物馆保管员老张回忆:"那天江青同志派来的人拍着桌子喊'这是重要的政治文物',我们只好说正在做防腐蚀处理。"事实上,玉玺早就被锁进了特制保险柜,连灰尘都沾不着。 2012年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会议室里,64岁的孔忠良摸着玻璃展柜泪流满面。馆长指着聚光灯下的玉玺说:"老孔啊,当年要不是你们父子..."老人突然咧嘴笑了:"嗨!要早知道是吕太后的东西,我爹估计吓得当天夜里就扛着我去西安了!"满屋笑声中,玉玺上的螭虎钮在灯光下泛着穿越两千年的温润光泽。

0 阅读:58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