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出现第二个韩信,为什么韩信没有兵法传世?其实原因很简单: 韩信的军事才能,说白了,就是一种天赋,一种无法言传身教的天赋。他看战场就像我们看棋盘,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的破绽,然后出奇制胜。这种直觉,这种对战局的超强掌控力,是写不进书里的。你教别人“兵贵神速”,可韩信的“神速”是建立在他对全局的精准判断和对敌我双方心理的精准把握上,这怎么教? 韩信那些神乎其神的战术,活脱脱像武侠小说里的独孤九剑——讲究的就是个无招胜有招。背水列阵那次,新兵蛋子们腿肚子转筋,老将们骂他疯了,结果硬生生把赵军二十万大军逼得跳井。这事儿要写进兵法里,顶多留句"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新兵蛋子哪知道啥时候该"死地",啥时候会真死透? 更邪门的是韩信打仗自带天气预报功能。水淹龙且那回,他半夜蹲潍水边听蛤蟆叫,掐指一算就知道啥时辰放水能淹个正着。你让他在兵书里写"观蛙鸣而知水势",怕不是要被当成跳大神的。后世兵家照猫画虎搞水攻,淹死自己人的倒比淹敌人的多。 说韩信没写兵书也不全对。《汉书》里白纸黑字记着他有三篇兵法,明朝那会儿还有人在皇宫藏书楼见过残本。可你猜怎么着?刘邦坐稳江山那年,吕后带着太监烧了三天三夜的竹简,火光映得长安城跟晚霞似的。活下来的兵书,不是被阉割成忠君爱国教材,就是被改得亲妈都不认识。 这事儿透着帝王心术的阴狠。韩信给刘邦献"汉中对"那会儿,地图上画的全是干货。等刘邦得了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万一有人学这招对付老刘家咋整?萧何倒是把韩信兵法收进石渠阁,转头就给阁楼加了十八道锁,钥匙直接扔进了渭河。 要说韩信的军事思想真没传下来?看看卫青霍去病打匈奴的路数,明摆着透着淮阴侯的影子。漠北决战那场,卫青玩的那手"两翼包抄中路突破",活脱脱就是井陉之战的翻版。只不过大将军们嘴上都挂着《孙子兵法》,谁也不敢提韩信这茬——毕竟跟死人学本事,哪有跟活圣人安全? 历史给兵仙留的位置,从来都是供人跪拜的泥胎。朱元璋修武庙那会儿,把韩信牌位挪到偏殿,说是怕将军们学了造反。倒是民间说书人实在,茶馆里拍惊堂木:"且看那韩元帅布阵,左手八卦右手北斗,喝口茶的功夫就能把项羽绕进迷魂阵!"听得老少爷们直拍大腿——打仗要真这么玄乎,还要兵工厂干啥?
为什么吕后不拉拢韩信,反而趁刘邦不在将其处置?你以为没拉拢吗?实在是拉不动啊。吕
【6评论】【5点赞】
49xxx77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韩信最厉害之处是提拔任用军官。
thomarv
韩信兵法要天时,地利人和,太难复刻。项羽靠的是个人及军队勇猛,所以有了破釜沉舟。而韩信的背水一战居本上没人能学会,当时韩信手下都是新兵,兵力也不如对方,如果像项羽那样单靠置之死地而后生是赢不下的。
拉呱
兵仙所致皆可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