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一唐朝大将对被绑着的老人大声地喊道:“父亲,我今天杀了100个叛军,值了。”话刚说完,叛军便拿起长剑一剑刺向他,顿时血溅三尺而老人也被他们凌迟处死。而这一幕,竟然在一千多年后,引发出一段文坛的公案。 谁能想到,史书里轻飘飘的“父子同死”四个字,藏着这么血淋淋的场面。那对父子是安禄山麾下的偏将,老头儿被绑在木桩上,眼睁睁看着儿子砍翻一百多唐军,最后被史思明的亲兵捅成筛子。叛军头子踩着血泊狞笑:“让你们爷俩到阎王殿接着尽忠!” 这故事在《旧唐书》里就半页纸,倒是民间说书人给添了油加了醋。有说老头儿是故意让儿子杀敌表忠心的,有传那儿子临死前咬下叛军耳朵的,最邪乎的版本说父子俩的冤魂在潼关飘了三十年,见着穿铠甲的就要索命。直到1983年,西安修地铁挖出块残碑,学者们眼镜片都要瞪裂了——碑文清清楚楚写着:“天宝十五载,薛氏父子殉国处”。 文坛立马炸了锅。有人拍桌子说这是铁证,证明安史叛军里也有忠唐义士;老学究翻着《资治通鉴》冷笑:“安禄山手下全是杂胡蛮兵,哪来的忠臣?”更绝的是某位作家,愣把这故事改编成话剧,让叛军儿子在台上高喊“我杀的是乱臣贼子”,气得历史教授往台上扔香蕉皮。 细琢磨这事透着邪性。安禄山自己就是被儿子宰的,他手下倒出了对忠烈父子?史书里张巡杀妾喂士兵的惨事可是白纸黑字,郭子仪收复两京时百姓箪食壶浆的场面也有记载,唯独这对薛家父子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马嵬驿兵变时太子搞的那些小动作,倒和这故事里的权力游戏像亲兄弟——都是儿子踩着老子的血往上爬。 要说最瘆人的,还得是那块出土石碑。碑文落款是“至德二载”,正是唐肃宗刚登基那会儿。当时朝廷急着树典型,保不齐就编出个忠孝两全的故事来撑场面。就像现在拍主旋律电影,总得安排几个悲情英雄不是?那些说“历史不容虚构”的,怕是没见识过古人搞宣传的狠劲儿。 千年过去了,真相早跟那对父子的骨头一起烂在土里。倒是文人们吵得欢实,这个说发现了“被遗忘的民族英雄”,那个骂“消费历史的无耻之徒”,其实都在借古人的尸还自己的魂。就像唐肃宗当年拿老爹当垫脚石,现在的笔杆子们,不也在啃着历史的人血馒头?
李建成刚被李世民干掉不到一个月,旧部当中第一个翻脸的,就是燕郡王罗艺,他在幽州举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