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已经牺牲2年的“烈士”重返村子,村民们看到他时,还以为看错了,随即就对他冷眼相待:“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回来了?”
这个“烈士”名叫何源海。
何源海于1978年3月入伍。
入伍后,何源海被分配在54军161师481团7连。
1979年3月2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481团7连奉命执行穿插任务,但途中遭到越军伏击。
在这次遭遇战中,一直对何源海照顾有加的班长中弹牺牲,而且就倒在了何源海面前,看着倒地不起的班长,何源海心中充满了怒火。只见他端起冲锋枪,对着越军所在的位置快速扫了一梭子子弹。
这一梭子子弹击毙了三名越军,但越军也注意到了何源海,他们纷纷调转枪口,对着何源海所在的位置不断扫射。由于子弹太密集,何源海无处躲藏,他的肩膀、大腿、腹部都被子弹打中,浑身都是血。
尽管身负重伤,但何源海没有停止战斗,他继续开枪射击,又打死了好几名越军。与此同时,卫生员也注意到了浑身是血的何源海,他大吃一惊,赶紧背着急救包跑了过来,准备给何源海包扎伤口。
谁知越军突然扔了几颗手榴弹,其中一颗手榴弹就在何源海身边爆炸,何源海瞬间失去了意识。
卫生员一检查,发现何源海已经没有了呼吸。
经过一番激战,越军的伏击部队被打退,战士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又检查了一遍,发现何源海确实没有呼吸。连长认为,现在部队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带着这些烈士的遗体,行动不方便,可能会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到时候,这些烈士就白白牺牲了。
想到这,连长下令,把何源海等烈士的遗体放在一个被炮弹炸开的弹坑中,然后在遗体上面铺上树叶,等他们打完胜仗回来了,再把烈士们运回国内安葬。
处理完遗体后,连长便率部离开了。
众人走后不久,一股越军来到了这里,他们发现地上躺了很多越军士兵的尸体,这让他们十分恼怒。
就在这时,一个越军不小心踩了这个弹坑,还发现了弹坑中的遗体,越军知道打不过我军,就把怒火发泄在这些遗体上,他们把这些遗体弄得支离破碎。
在这过程中,越军发现,其中一具遗体还有呼吸,这个还有呼吸的烈士,就是何源海。其实,何源海没有牺牲,他只是伤势太重,失血过多,陷入了一种假死的状态,卫生员和战士们才误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对越军来说,俘虏我军一个战士,可是大功一件,为了立功,这股越军就把何源海带了回去,并第一时间把他送到医院抢救。这样,何源海就保住了性命。
等何源海脱离生命危险后,越军就开始审问他,期间还动用了不少残忍的手段,妄图让何源海屈服。
但不管越军动用了何种手段,何源海都无动于衷。
另一边,连长率部打完胜仗后,就回到了放置遗体的弹坑附近,结果发现这些遗体已经被越军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这让连长十分自责,他让战士们好好整理一下。战士们在清点时,发现何源海的遗体不见了。
连长猜测,何源海的遗体可能被越军带走了,但他不知道带走何源海遗体的越军去了哪里,也就没有办法追回来了。反击战结束后,连长就为何源海请功。
上级在了解了何源海的事迹后,决定追记一等功,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何源海的老家湖北鄂城县。
听说何源海牺牲,家人们悲伤不已,但在了解了何源海的英勇事迹后,他们都为何源海感到骄傲。
村民们也十分敬佩这位战斗英雄,他们自觉地帮忙照顾何源海的家人,还在村里给他修了一座衣冠冢。年长的村民把何源海的事迹编成故事,说给村里的小孩听,告诉小孩们,要以何源海为榜样,向他学习。
这时候的何源海,活在所有人心里。
1981年,中越交换战俘时,何源海被换回国。
审查人员发现何源海还活着时,也是大吃一惊,接着就对他进行严格的审查,经过一个多月的审查,审查人员确定,何源海在被俘后没有投敌叛国行为。
但经过慎重考虑,部队决定收回他的一等功,而是给他评了三等残疾,审查结束后,何源海回到了老家。
村民们看到何源海时,一个个震惊不已,因为据他们所知,何源海已经牺牲了,如今何源海就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如何能不震惊?村民们就向他询问情况。
当得知何源海被俘,一等功也被收回时,村民们以为他投敌了,纷纷对他冷眼相待,何源海十分苦闷,他试着解释,但村民们根本不听。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被俘就是投降,就是怕死的行为,不怕死又怎么会被俘?不了解实情的村民们认为,他就是胆小鬼。
面对父老乡亲们的冷漠和不解,何源海感到委屈和无奈,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是一个人偷偷抹泪。
后来,连长知道这件事后,就出面向众人解释,说何源海是因为负伤昏迷被俘,不是主动投降,听了连长的解释,村民们对何源海的态度才稍微好了一点。
2016年,何源海来到了凭祥市的南山烈士陵园,他走到了陵园11排20号烈士墓前,看到墓碑上“何源海烈士”五个大字,何源海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这些年,他背负的委屈和不解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