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越军341师副参谋长阮春山突然主动向我国投诚,这一举动让前线部队上下都感到惊诧。在接受阮春山投诚时,解放军甚至部署了三道“防线”,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消息最初是由我军边防15团侦察参谋赵维华传递给前线总指挥部的。 前线指挥人员第一时间对这一消息进行了谨慎的甄别,毕竟对方的身份太过重要。 赵维华蹲在猫耳洞里擦汗,三伏天的边境线能把罐头盒晒化。接应阮春山的计划像盘蚊香,绕了两年才烧到关键节点。你瞅瞅这阵仗——三道防线布在山坳里,明面上五个接应兵晃着手电筒,暗地里三十多个侦察兵端着冲锋枪猫在树杈上。阮春山要是敢耍诈,树叶子都能给他扎成筛子。 批判点就藏在竹筒饭的糯米里。阮春山递过来的情报比金子还贵,可谁问过这些情报沾着多少血?341师布防图上的每个红圈,都是越南兵的血肉坐标。他投诚前两年给解放军递小抄,越军那些“意外”伤亡的巡逻队,怕不是都死在这位副参谋长的算计里。说是弃暗投明,倒像是拿战友的命当投名状。 更扎心的是身份游戏。阮春山揣着越南军功章投诚,转身就成了“国际主义战士”。可那些跟着他喝黄连汤的越南兵呢?指挥部庆功宴吃红烧肉的时候,341师的炊事班正往稀粥里掺观音土。投诚这事儿,当官的能换张饭票,当兵的就剩个番号。 最荒诞的是历史滤镜。现在宣传阮春山都说他“深明大义”,可当年赵维华接他时,连他水壶都要用银针试毒。档案室里锁着的审查记录比辞典还厚,里头白纸黑字写着:“该员曾参与高平战役,疑似主导针对我122团伏击行动。”英雄和战犯的距离,有时候就隔着一纸政审。 那些吹捧“弃暗投明”的,怕是忘了阮春山皮鞋底下粘着的同胞血。他投诚后341师被打成筛子,解放军庆功电报里击毙的“越寇”,两个月前还跟着这位参谋长唱《胡志明小道进行曲》。战争这盘棋,车马炮都是耗材,阮春山不过是把自己从卒子变成过河卒。
在被俘的国军将领中,周士瀛很走运,因为解放军宽宏大量给了他“投诚将领”的优待,还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