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东部的拜特哈嫩地区,最近上演了一场让以色列军队颜面扫地的伏击战。4 月 19 日中午 12 点 58 分,以军第 252 师辖区内,隶属于第 414 战斗情报收集部队的一支搜索小组正在巴特哈嫩附近执行任务。 这些士兵驾驶着悍马军车,本以为在这片被以军宣称 “完全控制” 的区域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料到哈马斯的复仇之网早已张开。 哈马斯的战术设计堪称精准。他们首先派出一支伪装成平民的战斗小组,推着装满物资的手推车在街道上晃悠,吸引以军注意力。就在以军士兵下车检查的瞬间,藏在地道里的突击队员突然杀出。 这些战士手持亚辛 105 反坦克火箭弹 —— 这种由哈马斯本土制造的武器,采用串联弹头设计,能穿透 750 毫米厚的装甲。随着 “轰” 的一声巨响,一辆悍马军车瞬间被击穿,车体冒出浓烟,车内士兵非死即伤。 更致命的打击还在后头。当以军救援队赶到现场时,隐藏在附近房屋废墟中的哈马斯迫击炮小组开始发威。他们使用改装后的 82 毫米迫击炮,利用无人机实时传回的坐标数据,精准锁定救援车辆。 第一发炮弹直接命中救援车队的指挥车,第二发则炸毁了一辆试图逃跑的装甲车。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以军救援行动彻底瘫痪。 这场伏击的战果让以色列军方震惊:1 辆悍马军车被摧毁,5 名士兵受伤(其中 3 人重伤),更重要的是,这是自 3 月 18 日以军恢复对加沙军事行动以来,首次有以军士兵在地面战斗中死亡。 哈马斯卡桑旅发言人事后炫耀称,他们这次行动使用的所有武器,包括火箭弹和迫击炮弹,都是加沙地下兵工厂生产的。这种 “加沙制造” 的武器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经过实战检验,专门针对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和悍马军车的弱点设计。 以军的应对暴露出严重问题。根据现场传回的视频,当第一声爆炸响起时,以军士兵明显慌乱,部分人甚至丢下武器寻找掩体。而负责空中支援的阿帕奇直升机,在袭击发生后 12 分钟才赶到现场,此时哈马斯战斗小组早已通过地道撤离。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不得不承认,哈马斯的地道网络 “比想象中更复杂”,以军情报部门低估了对手的地下作战能力。 这场战斗的影响远不止于战术层面。自 3 月 18 日以军恢复进攻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过 1800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而以军仅付出 5 人死亡的代价。 但这次拜特哈嫩伏击打破了以军 “零伤亡” 的神话,哈马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强烈反响。就连以色列国内媒体也开始质疑军方的作战策略,《耶路撒冷邮报》评论称:“当哈马斯能用本土制造的武器重创以军时,我们的‘铁穹’和 F-35 究竟在保护谁?” 哈马斯这次行动的灵感可能来自以色列自己。2023 年 10 月 “阿克萨洪水” 行动中,哈马斯就曾利用地道和反坦克武器突袭以军基地,造成重大伤亡。 如今他们将这种战术进一步升级,结合无人机侦察和迫击炮协同,形成了一套 “低成本高杀伤” 的作战模式。而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在这种非对称战争中显得捉襟见肘 —— 他们的高科技武器难以应对地道战,而地面部队又缺乏巷战经验。 这场伏击战的余波仍在扩散。4 月 20 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紧急召开战时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哈马斯的战术创新。而哈马斯方面则趁热打铁,宣布将在加沙北部发起更多类似行动。 正如一名巴勒斯坦分析人士所说:“当以军的 F-35 在天上飞时,哈马斯的战士正在地下挖洞 —— 这场战争的胜负,或许取决于谁更适应黑暗。”
加沙东部的拜特哈嫩地区,最近上演了一场让以色列军队颜面扫地的伏击战。4月19
瑛悦说事儿
2025-04-21 09:27:37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