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元帝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

小博大史 2025-04-21 11:26:19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元帝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其收尸。妻子踉跄奔往刑场,发现丈夫衣襟间写有字,仔细一看羞愧不已,含泪自尽。

欧阳氏一路跌跌撞撞奔向刑场,心如刀绞。她一想到那个曾与她许下生死与共誓言的大丈夫,最终竟会如此不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就忍不住流泪。

当欧阳氏终于赶到刑场,看到文天祥那熟悉却又毫无生气的面容时,她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夫君,你竟如此决绝……”欧阳氏泣不成声,双手颤抖着抚摸着文天祥冰冷的脸庞。

就在这时,刑场上又来了一队人,是一群冒死前来的大宋遗民,他们想要帮助文天祥举办后事,因为英雄不应该这样草草下葬。

欧阳氏还在抱着文天祥冰冷的尸体,他发现了文天祥衣襟间的字迹。

欧阳氏凑近瞧去,只见上面写着:

我已经是大宋的丞相,可还是无法拯救大宋的天下社稷,抗元失败,自己也沦为阶下囚,早就该死去啊!从被俘以来,一直想要求死,今天终于得以了却残生。

欧阳氏读完这些,心中五味杂陈,羞愧、悲痛、自豪……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自己的夫君为国尽忠,甚至以身殉国,而之前自己还曾在元人的胁迫下对其递信劝降。

看着文天祥的尸首,欧阳氏回想起与文天祥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思绪飘回到了曾经的美好时光。

文天祥自幼便相貌堂堂,生得是身材魁梧,神采奕奕,而且一直都心怀大义。

据记载,文天祥少年时看到欧阳修等人的谥号都有一个“忠”字,比如欧阳修就被称为欧阳文忠公。

文天祥看到这,便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这一生一定要博得一个带“忠”字的谥号。

这可是中国古代文人最高的荣耀了。

由此可见,那时的文天祥不仅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还心怀报国之志。

而当时的欧阳氏,正值青春年华,温婉贤淑。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誓言。

然而,战火纷飞,大宋江山风雨飘摇。

本就有着极强报国志的文天祥毅然投身于抗元的战斗中,从此与家人聚少离多。

欧阳氏深知夫君的志向,她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只为让文天祥无后顾之忧。

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文天祥屡遭挫折,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忠义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而欧阳氏,也在后方默默祈祷,只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够平安归来。

可是很快,元军势大,南宋的覆亡已经在所难免,文天祥的坚持抗元在一些投诚元朝的官员来看简直就是眼中钉。

于是待到文天祥被抓后,第一个要文天祥死的,就是这群投诚的士大夫。

忽必烈本身不想杀掉文天祥,一直认为文天祥是个人才,想要收复他,但文天祥保持着傲骨始终不屈从。

终于,忽必烈宣布对文天祥行刑,那些投诚官员简直乐坏了,心想还好没放出来,不然自己等人多尴尬?

而此时文天祥的妻儿都已经被元人作为官奴驱使,就连这次收尸,也是忽必烈突然转变主意,却发现文天祥已经被杀后的一个“恩准”。

“夫君,你走了,妾身也不愿独活于世。”欧阳氏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此时,周围的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对文天祥的英勇和忠义小声议论。

“文大人乃真英雄也,宁死不屈,令人敬佩!”

“可惜了,如此忠臣良将,却落得如此下场。”

欧阳氏听着这些话语,心中的悲痛愈发强烈。她知道,夫君的死,是为了捍卫大宋的尊严,是为了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宁。

“诸位,请让妾身与夫君单独待一会儿。”欧阳氏声音沙哑地说道。

众人纷纷散去,留下欧阳氏独自守在文天祥的身旁。

她轻轻整理着文天祥凌乱的衣衫,仿佛他只是睡着了一般。

“夫君,你路上慢点儿,妾身这就来陪你走那一遭黄泉路了。”默默想着,欧阳氏缓缓站起身来,竟直接朝着不远处的石柱撞去。

众人根本来不及阻止,最终只得将二人一同安葬。

忽必烈听闻文天祥衣带间所留下的遗言,只是感叹道:“文天祥真是一个好男儿啊!”

至于那些安葬文天祥的南宋遗民,忽必烈也没有去管,大度表示,且随他去吧。

0 阅读:106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