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怕啥来啥,中方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后,国产飞机开进越南   2025年4月15

山史里记 2025-04-21 17:32:21

特朗普怕啥来啥,中方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后,国产飞机开进越南   2025年4月15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要求国内航空公司暂停接收美国波音公司的新飞机及零部件。   这一决定是对美国此前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的直接反制。消息公布当日,波音股价下跌2.4%,年初以来累计跌幅超10%。   截至4月17日,中国航司未交付的波音订单达151架,其中43架已完工的737 MAX飞机滞留美国工厂,另有12架卡在浙江舟山保税区等待处理。   波音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早有伏笔,2018年737 MAX空难后,中国率先全面停飞该机型;2024年韩国济州航空同型号飞机坠毁事件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更直接的导火索是关税成本飙升——中国对美飞机及零部件加征125%关税后,737 MAX 8单机成本从1.1亿美元涨至2.3亿美元,航空公司采购意愿骤降。   特朗普政府对此反应激烈,4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球在中国这边”,要求中方“主动求和”;次日宣布将中国医疗用品关税调至245%。   然而,白宫的经济焦虑显而易见:中国占波音全球交付量的24%,若订单长期冻结,波音每年将损失超200亿美元营收,其参与的美国第六代战机F-47项目也可能因资金链断裂受阻。   中国反制的另一面,是国产大飞机的加速崛起。4月19日,成都航空租借给越南越捷航空的两架C909客机开始执飞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这是中国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在东南亚实现商业化运营。   此前一周,越南总理范明政于4月14日会见了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双方签署了深化航空合作协议。   这一布局早有铺垫,2024年,中国商飞向国内三大航司交付12架C919,订单总量突破1500架。   其产能规划在2025年供应商大会上被大幅上调:原定年产50架提升至75架,2029年目标达到200架,较此前计划提前两年。   同时,C919的欧盟适航认证进展顺利,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已完成实地检查,预计2025年内获批。   东南亚市场成为关键突破口。除越南外,老挝航空已于3月30日接收首架C909;4月17日,中马联合声明明确支持马来西亚航司引进C919及C929。   这些动作不仅填补了波音订单空缺,更构建起区域航空网络——以越南为例,其2024年航空旅客量达1.2亿人次,未来20年飞机需求预计达400架,成为国产飞机“出海”试验田。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国高端制造业命脉,波音在华拥有36家一级供应商,中航工业为其提供787机型35%的复合材料部件,年采购额达18亿美元。   关税战加剧了供应链“去美国化”趋势:14家原波音供应商已转向为空客和商飞配套,中航高科等企业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替代,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60%。   空客成为短期受益者。其在天津的A320总装线产能已占全球20%,2024年向中国交付飞机112架,市场份额升至63%。   但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技术自主——CJ1000发动机作为C919国产动力系统,计划2029年实现50%-70%装机率,市场规模预计达30-40亿美元;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国产化率更高达90%。   这场博弈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重构逻辑。美国《政客》杂志指出,当F-35零件需要人民币结算时,“军事供应链的美元霸权已被撼动”。   而中国通过“关税+技术+市场”的组合拳,正将航空制造业的竞争维度从成本优势转向体系化能力——正如义乌货轮转向莫斯科、雅加达的航线图,国产飞机的东南亚布局不仅是市场替代,更是规则重塑。   特朗普政府4月17日释放“降低关税”信号,被视为压力下的妥协。   同日,英伟达CEO黄仁勋紧急访华,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商讨芯片供应问题,侧面印证美国科技企业的焦虑。   但中国的回应更具系统性:4月18日启动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企业生产;联合37国在WTO起诉美国违规,金砖扩容至15国推动本币结算。   这场以波音为支点的较量,本质是高端制造业主导权的争夺。   中国选择航空业反制,既因该行业占美国出口1.1%、关联40万就业岗位,更因其象征意义——波音代表“美国制造”巅峰,而C919的崛起直接挑战这一地位。   当特朗普用关税“高墙”阻挡中国电动车时,中国以产业链“长矛”刺向美国经济最引以为傲的领域,这场攻防或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全球化规则。

0 阅读:0
山史里记

山史里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