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哨兵发现了一个日军军官,连忙对他开了一枪,片刻后,哨兵脸色大变

功标青史 2025-04-21 20:37:00

1944年,八路军哨兵发现了一个日军军官,连忙对他开了一枪,片刻后,哨兵脸色大变,说:“司令员怎么穿着日本人的衣服?”

这个司令员叫康俊仁。

康俊仁时任八路军太岳军区五分区司令员。

与其他军分区司令员不同,康俊仁不是老红军,抗战初期,他只是山西夏县周村的村长,因看不惯日军的侵华暴行,这才率领村民抗日,并加入八路军。

康俊仁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上过军校,但他很有军事天赋,打仗很有一套,常常能让敌人吃亏,因为进步迅速,战绩突出,康俊仁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1943年,上级让康俊仁担任五分区司令员。

上任以后,康俊仁率部打了许多胜仗,日军对他恨之入骨,多次派兵对五分区进行大扫荡。

1943年12月,日军纠集重兵,再次发起了大扫荡。

康俊仁沉着指挥,击毙了不少日军,其中还有几个是日军军官。这次反扫荡斗争,五分区缴获了许多战利品,除了枪支弹药外,还有军刀和黄呢子大衣。

对八路军来说,黄呢子大衣可是稀有资源,因为普通日军是没有配备军大衣的,只有日军指挥官才有资格穿黄呢子大衣,而指挥官一般在后面指挥作战,击毙起来比较困难,自然就很难缴获其军大衣了。

对于缴获的黄呢子大衣,八路军爱不释手,不过就这样穿出去,风险很大,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1937年9月,林彪率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期间就缴获了几件黄呢子大衣。

身为师长的林彪,也挑了一件军大衣穿在身上,他很喜欢穿着缴获的军大衣、骑着东洋马出门,却不知这差点要了他的命。一次,林彪率部经过晋绥军防区的时候,因为身穿黄呢子大衣,被晋绥军哨兵误认为是日军,结果哨兵就对着走在前面的林彪开了一枪。

这一枪,给林彪的一生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件事情发生后,八路军方面非常重视,要求前线军官不得随意穿缴获的日军装备,对于缴获的军衣,最好染成别的颜色,以免被自己人误伤甚至误杀。

这条规定的初衷是好的,但很难做到,八路军打的是游击战,打完一仗后,就要马上转移,这时候,缴获的大衣,一般就是穿在身上,这样才方便转移。

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缴获几件黄呢子大衣的时候,日军的扫荡还没有结束,还在对五分区进行围剿。

在这种背景下,缴获的大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染成别的颜色,这就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944年1月22日,由于敌情越来越复杂,为了了解日军的动向,从而更好地制定行动方案,身为五分区司令员的康俊仁,决定亲自前往敌占区侦察敌情。

出发前,康俊仁想起了不久前缴获的黄呢子大衣,这一路上日伪军比较多,如果伪装成日军军官,日伪军就不敢随意进行搜查,侦察敌情也会更加顺利。

这般想着,康俊仁就换上了一件黄呢子大衣,腰间还佩了一把缴获的日军军刀,与他同行的3名战士,也全部换上了日本人的衣服,和他一样伪装成日军。

伪装好后,康俊仁带着3名战士出发了。

离开根据地后,康俊仁侦察了日军据点的情况,打探到了许多有用情报,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快到部队驻地的时候,康俊仁身边的3名战士突然听到了一声清脆的枪响,再一看,康俊仁倒在地上。

3名战士大怒,连忙上前抓住了开枪者。

一询问,开枪打死康俊仁的人,竟是八路军哨兵。

原来,随着夜幕降临,这个八路军哨兵顿时提高了警惕,生怕日本人趁着夜色搞偷袭。

在站岗时,这个哨兵目不转睛地注视前方,一旦日军胆敢出现,他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击毙。

就在这时,哨兵忽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穿着黄呢子大衣,腰间挂着一把日军军刀,看起来就像是日军军官。而哨兵不知道康俊仁穿着黄呢子大衣外出侦察敌情,他判断,日军来偷袭了!

如果康俊仁穿着八路军军装或者平民的衣服,哨兵肯定会询问口令,但问题是,康俊仁穿的是日本人的衣服,身为八路军哨兵,怎么可能向日军询问口令?

所以哨兵当机立断,直接打了一枪。

在瞄准时,哨兵直接瞄准了康俊仁的要害,而且这一枪也确实打中了,康俊仁当场没有了呼吸。

康俊仁没有死在日军手中,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得知事情真相后,哨兵悲痛不已。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开了,毕竟一个军分区司令员莫名死去,这可是一件大事。经过调查,哨兵开枪打死康俊仁,纯粹是误伤,因天黑,视线不好,哨兵把穿着日军军装的康俊仁当成日本人,这才造成了这次悲剧。上级经过讨论,也就没有处罚这名哨兵了。

对于康俊仁被哨兵误杀一事,太岳军区和八路军总部都非常重视,他们对此予以通报,要求各部队以此为教训,绝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太岳军区其他几个军分区的司令员,后来都是开国将军,一分区司令员李聚奎是上将,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是中将,若康俊仁还活着,估计也是开国将军。

0 阅读:45
功标青史

功标青史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