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18岁的姚世瑞参加新四军。
姚世瑞是一个知识分子,又是女性,上级认为,让她扛枪上战场,有些屈才,就让她担任宣传干事。
宣传干事不用上战场杀敌,但同样很重要,可以动员更多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帮助新四军扩大队伍。
许多与姚世瑞同龄的女学生,都服从上级安排,不过姚世瑞不甘心只当宣传干事,她认为,身为女子的她也可以上战场杀敌,而且她会做的比男兵更加出色。
见姚世瑞如此坚持,上级决定让她参加新兵训练,如果她能在训练中坚持下来,再谈上战场的事情。姚世瑞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认准了的事情一定会去做,纵然训练艰苦,但姚世瑞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的出色表现,征服了上级,上级只好同意让她加入作战部队,而姚世瑞也没有让上级失望,首次上战场杀敌的时候,她就先后击毙了两名日军。
凭借这一战,上级对姚世瑞刮目相看,同时也对姚世瑞产生了别的想法。姚世瑞是女性,年纪不大,她的外表太具有迷惑性了,而且她的能力很出色,上级认为,可以把姚世瑞调到武工队,在敌后打鬼子。
在征求了姚世瑞的意见后,上级就把姚世瑞调到了敌后武工队担任政委。所谓敌后,指的是敌人后方。
敌后武工队,需要频繁在敌人后方搞破坏,比如毁日军铁路桥梁、炸日军粮仓和军火库、铲除罪大恶极的大汉奸等等。因为在敌占区活动,被日军抓到,身份暴露的可能性很大,而姚世瑞是南通如东县人,父母就住在当地,她担心身份暴露后,会连累父母。
一旦日军抓了她父母,以她父母为要挟,哪怕姚世瑞内心再坚定,也会感到不知所措。为了不连累父母和家人,姚世瑞决定改名换姓,就化名为莫林。
之后,姚世瑞就以莫林的名字行事,她要求战友们都叫她莫林,不要叫她姚世瑞。不仅如此,在从事抗日活动的时候,莫林还会用白毛巾包住自己的头部,脸上也会做些伪装,使人看不清楚她原本的样貌。
调到敌后武工队后,莫林拥有两支手枪,在打鬼子的时候,她常常手持双枪,不断痛击日寇。
这些特征,使得莫林收获了“双枪老太婆”的名号。
莫林率领的敌后武工队,多次出击,给日军造成了很大损失,日军对莫林恨得牙痒痒,但由于莫林和敌后武工队行踪飘忽不定,日军始终抓不到莫林。
1941年,在一次扫荡中,莫林负伤被俘。
这次被俘属于意外,日军知道莫林是新四军,但不知道她是双枪老太婆莫林。入狱以后,日军照常拷打莫林,要求她说出自己知道的情报,莫林还以为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面对拷打,她宁死不屈。
谁知在一次审问中,日军忽然问道:“你知道莫林在哪里吗?只要你说出来,我就饶你不死!”
莫林这才意识到,日军还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双枪老太婆这个名号,实在太具有迷惑性了,在日军看来,既然叫老太婆,那么年纪应该很大,至少也有40多岁甚至50多岁。
而莫林的实际年龄,只有21岁。
一个21岁的女子,怎么可能叫“老太婆”?
加上没有叛徒出卖莫林,日军不知道莫林的真实身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想到这,莫林也就松了一口气。
等日军再次拷打莫林时,她就老老实实交代了,莫林告诉日军,她叫姚世瑞,是新四军的宣传干事,入伍的时间不长,对新四军的很多事情都不太了解。
听了莫林的话,日军信以为真,毕竟和莫林同龄的女子,要么是新四军的卫生员,要么是宣传干事。
不过莫林是新四军,日军不可能轻易放过她,他们虽然没有再使用酷刑折磨莫林,但还是把她关了起来。
与此同时,听说莫林被俘后,党组织十分着急,并在第一时间组织了营救。好在,日军认为莫林只是新四军的宣传干事,对她不太重视,看守也没有那么严。
潜伏在日伪内部的地下党员没有贸然营救,而是开始打听莫林的情况,当得知莫林身份还未暴露,且日军对她的看守不是很严时,地下党员便开始行动。
他们花了不少大洋,买通了一个伪军看守,在这个伪军看守的帮助下,地下党员顺利救出了莫林。
被俘这段时间,莫林遭到了多次拷打,很多伤口还在流血,这段经历,让她对日军愈发痛恨。
获救后,莫林先是接受了治疗,半个多月后,莫林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她继续活跃在敌后战场,继续痛击日军。后来,当日军听说所谓的双枪老太婆只有20多岁,还落到他们手中时,也是气的吐血。
之后,莫林吸取了被俘的教训,行动时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日军再未抓过她,新中国成立后,莫林担任过上海宝山县县委书记一职,晚年潜心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