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大手一挥:“省些子弹,把他们活埋吧!” 年轻的曾美,原名曾昭泰,家境贫困。 他早年被过继给了他乡的一户人家。 16岁时,他参军加入了红军。 1930年,他加入了红四军特务营。 1934年,红军开始了长征。 二万五千里征程中,曾美和他的战友们他们越过了险恶的山川,躲过了敌军的追击,最终将革命的火种带到了中国的西北。 1935年,红军成功占领了遵义。 曾美随部队驻扎在遵义时,接受了任务,需要寻找一个适合设立红军总部的地方。 他来到遵义会议会址的那栋二层小楼。 他选择了这座建筑作为红军的指挥中心。 曾美在遵义会议中的角色并不显眼,但他却是会议期间的重要参谋之一。 随着会议的召开,红军在党和军队领导层的战略方向上作出了重要决策。 在总司令部的第一局局长彭雪枫的办公室里,曾美接受了工作任务,并开始了他在红军作战科的工作。 正是在这一日,曾美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那时的周恩来,留着一头长胡须。 曾美的任务是整理和汇集各类军事情报,并将其提供给周恩来。 在长征过程中,曾美与周恩来朝夕相处。 周恩来白天与战士们一同行军,极少使用担架或骑马,几乎总是步行,晚上则处理大量的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 他的眼中经常布满了血丝。 周恩来在处理工作时总是非常认真,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 这种作风也深深影响了曾美。 他常常要求自己做事时一丝不苟,每一件物品都要归位,甚至连手表的表带都需要重新扣好,才能放回桌上。 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美曾活跃于山西忻州、河北平山、井陉一带,领导并参与了近百次战斗。 他和战友们成功消灭了3000多名日伪军。 然而,曾美曾并不清楚自己头部的伤痕是在何时留下的。 直到多年后的体检中,医生发现他颅骨上仍然嵌着几块弹片。 回忆起这些过往,他总是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湘江战役中,红军经历了巨大的人员损失,曾美提到,在那一战中,红军的8万多士兵中有一半以上在战斗中牺牲了。 除了湘江战役,曾美曾最痛心的还是自己弟弟的死。 长征途中,他的弟弟因生病而与部队失散,此后曾美曾一度与他重逢,曾美曾陪伴着发烧的弟弟度过了一晚,直到第二天,弟弟已经无法继续行走,最终在不久后去世。 对于这段往事,曾美曾每每提及,脸上总流露出难以抑制的痛苦。 他常常告诉自己的子女,自己能活下来,是因为战友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生命。 1943年,抗日游击队在一次突袭中成功击溃了一小股鬼子部队。 这些鬼子残余兵力被逼入了西头村一处土崖的窑洞内,死守不出。 面对敌人的火力网,游击队意识到硬攻困难,试图通过喊话劝降来化解僵局。 然而,窑洞内的鬼子始终没有投降的意图。 曾美队长考虑到敌人的顽抗可能使其逃脱,最终决定采取极端措施。 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游击队快速填平了窑洞入口 窑洞内的空气逐渐被封锁,15名鬼子最终在窑洞内窒息而死。 尽管这与共产党的优待俘虏政策相违背,但曾美队长认为,考虑到战场形势的紧急性,不能给敌人留下活口。 此举虽然严苛,但保卫了人民的安全。 这次事件在当地流传甚广,村民们普遍认为这是对敌人的应有惩罚。 1955年,曾美曾被任命为国庆阅兵的副总指挥,获得少将军衔。 阅兵仪式上,曾美曾身着戎装,站在天安门城楼前的照片,成为他军人生涯的标志之一。 虽然拥有如此荣誉,曾美曾却从未因此对自己的家庭产生过任何特殊的要求。 子女们常常想通过父亲的影响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曾美曾始终坚持“靠自己”的原则,教育子女们独立奋斗。 1981年,曾美曾正式离休。 然而,他并未完全与过去的历史割席断交。 直到晚年,他仍然珍藏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重要照片,并在每一张照片的旁边亲自写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1]赵福超.档案揭密遵义会议期间神秘的中央红军机要科[J].山西档案,2015,0(3):124-127
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
陌上伊人笑
2025-04-21 22:30: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