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远的童年可不像现在的孩子们那么幸福,每天都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陈洪远练就了一身硬骨头,别看他个子不高,但浑身上下却结实得很,什么重活累活都难不倒他。 19岁那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陈洪远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参军入伍,他想,当兵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就这样,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陈洪远来到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1984年,一场战争在中越边境的老山地区爆发,陈洪远所在的部队也被派往前线,投入到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谁也没想到,这一去,陈洪远就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作为一名侦察兵,陈洪远肩负着为部队提供情报的重任,一次执行任务时,他和战友们突遭敌军伏击,炮火瞬间在周围炸开,混乱中,陈洪远不幸与部队失散,孤身一人陷入了敌军包围圈。 置身敌后,四面楚歌,换做一般人早就吓破了胆,但陈洪远却冷静得出奇,他深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活下去,并设法给部队传递敌情,他小心翼翼地在丛林中穿行,寻找掩护,躲避敌军的搜索。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陈洪远瞪大了眼睛,一个隐蔽在山洞中的敌军指挥所,他屏住呼吸,悄悄潜入洞中,发现里面竟然有几名敌军女兵在发报,陈洪远心念一动,计上心来。 他迅速制服了这些毫无防备的敌军通讯员,切断了敌军的通讯,紧接着,陈洪远利用山洞的有利地形,跟一小股搜索过来的敌军展开了激战,他灵活地穿梭在洞中,巧妙利用各种掩体,以一敌十,以一敌百,打得敌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可战斗还没结束,洞外又涌进来更多的敌军,陈洪远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正当他准备放手一搏,突围而出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 当一颗子弹击中肩膀,鲜血染红军装的那一刻,陈洪远知道,他必须要抓紧时间了,疼痛难以忍受,但他咬紧牙关,一次次地给自己打气。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陈洪远强忍伤痛,继续与敌人周旋,他利用手榴弹制造混乱,趁乱撤离山洞,然而,伤势越来越重,失血过多让他的意识开始模糊,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眼前的景象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就在这时,又一个意外出现了一条凶猛的军犬追了上来,它吠叫着,向陈洪远猛扑过去,千钧一发之际,陈洪远抽出手枪,对着军犬连开数枪,终于击毙了这个可怕的敌人。 但这一枪也彻底暴露了陈洪远的位置,更多的敌军朝他包抄过来,形势万分危急,陈洪远知道,他必须冲出重围,把情报带回去,他拼尽全力,边战边退,一路留下了一条鲜红的血迹。 终于,他的体力达到了极限,在一个山坡上,陈洪远再也支撑不住,重重地倒在了地上,意识渐渐远去,他感到死神正向他招手,在这生死一线间,他脑海中浮现出父母的笑脸,战友们的身影。 一个声音在陈洪远心底呐喊,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着山下爬去,忽然,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是战友们来救他了! 原来,陈洪远失联后,部队一直在全力搜救,当他们发现这个奄奄一息的战士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眶,经过紧急救治,陈洪远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尽管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从那以后,“孤胆英雄”陈洪远的事迹在全军乃至全国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全世界证明了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军人本色,他那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时光荏苒,硝烟散尽,但陈洪远的故事,依然在一代代军人中传颂,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钢铁意志”,什么是“永不言败”,他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陈洪远的童年可不像现在的孩子们那么幸福,每天都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韩知许
2025-04-22 10:30: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