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营,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公馆”。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让他的脑袋看起来更大了。他用手扶着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宋振中,1941年3月15日生于西安,是中共党员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小儿子。他的出生没迎来多少喜悦,反而很快被苦难笼罩。1941年11月,八个月大的他随母亲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关进西安胡宗南司令部附近的监狱。一个月后,他们被押到重庆,囚禁在白公馆。1943年3月,又被转到贵州息烽县阳朗坝监狱。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他和家人回到白公馆。这几年的颠沛流离,让这个孩子还没学会走稳,就得面对铁窗生涯。 白公馆不是什么好地方。那是中美合作集中营的一部分,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阴森恐怖。牢房窄得像棺材,墙上渗着水,地上永远湿乎乎的,空气里满是霉味和臭气。宋振中吃的是霉米糠和烂菜叶熬成的糊糊,碗底常有沙子,吃下去肚子都疼。他瘦得皮包骨,头显得特别大,狱友们心疼他,给他起了“小萝卜头”的外号。可这名字背后,是大家对这个小生命的怜惜和敬佩。 1946年,宋振中五岁。那年,他在白公馆院子里拍了那张流传至今的照片。他穿着破短裤和一双磨坏的凉鞋,脚趾露在外头,沾着泥。头上的飞行帽太大,松松垮垮地耷拉着,几乎遮住他的脸。他站在那儿,一只手扶着锈迹斑斑的炮弹,另一只手攥着拳头,像在努力站稳。他的笑容干净又单纯,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镜头。那一刻,他可能觉得这辈子没这么开心过,毕竟在监狱里,能照相的机会少得可怜。 别看他小,宋振中可不简单。狱友们发现他个子矮,动作灵活,常让他帮忙传递消息。他在牢房之间跑来跑去,把纸条塞给这个,口信带给那个,干得小心又麻利。看守们也没太在意,毕竟谁会怀疑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呢?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成了狱中地下工作的秘密纽带。他的胆量和机灵劲,连大人都佩服。 宋振中的父母也没闲着。宋绮云和徐林侠用烧焦的棉絮蘸水当墨,在破草纸上教他认字。狱里的中共党员罗世文、黄显声也当起他的老师,用树枝在地上划字,教他算术和画画。他学得认真,握着树枝歪歪扭扭写下“宋振中”三个字,写完还咧嘴笑。他不懂什么革命道理,可他知道学习是件大事,哪怕在监狱里也不能落下。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振中的身体却越来越差。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走路都晃悠悠的,可他从没抱怨过。狱友们有时偷偷给他塞点吃的,可那点东西哪够填饱肚子?白公馆的看守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只负责锁门、训人,有时还拿鞭子抽人。这些家伙冷血得很,没人指望他们会对个小孩手下留情。 1949年,解放战争快结束了,国民党慌了神。8月25日,蒋介石下令处决政治犯。9月6日深夜,宋振中一家被特务从白公馆带走。那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吹过松林,呼呼作响。他们被押到重庆歌乐山松林坡,他还不到九岁。枪声响时,新中国成立只剩24天。事后,人们找到他的遗体,发现他手里还攥着一截铅笔,那是狱中老师送他的,像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念想。 宋振中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中国最小的烈士。他的故事后来传开了,被写进《红岩》,拍成电影,感动了无数人。如今,他的塑像立在纪念馆里,照片挂在展厅墙上,提醒大家别忘了那段苦日子。他一家三口的命,换来了新中国的亮光,可这代价也太沉了点。想想看,一个不到九岁的孩子,在监狱里熬了八年,他的笑脸定格在1946年的照片里,可背后的故事却让人鼻子发酸。
1955年隆冬,莫斯科郊外密林深处,二十名少女在雪地里跪成一排。克格勃教官佐娅掏
【9评论】【17点赞】
勇哥
蒋光头格局太小了!!!
用户99xxx50
9岁的时光。基本上全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可怜
用户10xxx09
老蒋这个千古罪人要写入历史,永远遭到人唾骂
用户17xxx63
光头蒋不是人
星空
蒋光蛋,把中国丢完了,还做美国的仆人。
墨客
心酸,心痛,孩子是无辜的,可爱的孩子
阿宝
所以老蒋得不了天下,这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