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樊振东陈梦缺席多哈世乒赛,真的是“自愿”吗?
这届世乒赛,最令人关注的,不是年轻人是否能顶住压力,而是几位大满贯级选手的集体缺席。
马龙选择告别,我们理解;但樊振东、陈梦,正值巅峰,却“主动退出”,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按理说,奥运冠军拥有直通资格,可现实中他们被“沟通后调整安排”。所谓“沟通”,到底是充分尊重,还是既定安排下的顺从?当运动员的选择看似自愿,却缺乏透明过程,我们不禁要追问:决策机制到底服务于谁?
林高远、薛飞通过选拔获得机会无可厚非,但曾经拥有资格的选手名额去向何在?如果制度说一套,操作又是另一套,如何让人真正信服?
当然,我们理解协会有其长远考量,也许是为巴黎练兵,也许是为队伍新陈代谢。但更透明、更有说服力的机制,才能让选拔真正服人。
运动员拼搏多年,不该被模糊处理。哪怕离场,也值得一份体面与尊重。
马龙樊振东陈梦选择不参加多哈世乒赛热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