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这

爱吃凉历史 2025-04-22 16:53:42

公元1751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竟然搜出了15000多两银子。乾隆冷笑,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清官。可当乾隆看完账本之后,他脸色铁青,不仅将15000多银子送了回去,还遵守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张廷玉,1672年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官宦世家。他家祖上几代都在朝中做事,爷爷张英和爹张廷璐都是清朝的大官,家里名声响当当,人称“桐城张氏”。张廷玉从小就聪明,读书特别用功,1695年,24岁的他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开始了仕途之路。那时候的他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会摊上抄家这么一出。 在康熙朝,张廷玉从底层干起,先在刑部当主事,后来升到吏部郎中,再到户部侍郎,一步步爬上来。他干活特别扎实,脑子灵活,处理政务有条有理,慢慢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康熙晚年,他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虽然还没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家伙将来肯定不简单。 雍正登基后,张廷玉的日子更好了。雍正特别信任他,先是提拔他当户部尚书,后来又让他管礼部,最后直接进了内阁,当上了保和殿大学士,成了朝中顶尖的大臣。1730年,雍正搞了个军机处,张廷玉是第一批军机大臣,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地位高得没法说。他在雍正朝干得风生水起,帮皇帝处理了不少棘手问题,算是彻底熬出了头。 乾隆上台后,张廷玉还是重臣,继续辅佐新皇帝。他在朝中名声很好,大家都说他清廉,生活简单,家里也没啥奢华的东西。几十年来,他为朝廷出力不少,提了不少治国建议,底下的人都挺佩服他。不过,乾隆对他的态度有点复杂。一方面,他得靠张廷玉这样的老臣稳住局面;另一方面,他又有点忌惮,觉得这老家伙威望太高,怕压不住。 到了1751年,张廷玉已经79岁,身体不行了,满头白发,走路都费劲。他好几次跟乾隆说想退休,回老家养老。他心里清楚,自己在朝中待得太久,树大招风,尤其是乾隆这新皇帝,可能不太乐意老臣老挂在眼前。他还提了提雍正当年许诺的“配享太庙”,想让乾隆兑现。可乾隆听了这话,心里不痛快,觉得张廷玉拿先帝压他,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君臣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终于,乾隆忍不住了,下令抄张廷玉的家。那天,官员带人冲进张府,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找出15000多两银子。消息传到乾隆耳朵里,他还冷嘲热讽,说清官原来也就这水平。可等账本送到他面前,他傻眼了。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钱大多是雍正赏的,剩下的也是俸禄攒下来的,没一两是不干净的。乾隆没办法,只好把银子退回去,还兑现了配享太庙的承诺。这场抄家风波,就这么不了了之。 抄家的事过去后,张廷玉的清白总算保住了。乾隆也没再为难他。1755年,张廷玉病逝,享年83岁。他死后,乾隆下令让他配享太庙,算是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结局。张廷玉这一辈子,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小官熬到顶尖大臣,最后还保住了名声,也算是不容易。 说起张廷玉,他真不是那种贪官污吏。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他一直保持低调,生活简朴,从没听说他收过啥好处。他在朝中干了不少实事,帮朝廷管钱管粮,还参与了不少政策制定,对国家贡献不小。尤其在雍正朝,他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军机处的活儿多亏他撑着。这样的老臣,说他是清官还真不夸张。 那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呢?其实也不难猜。乾隆刚上台没多久,想立威,又怕老臣功高震主。张廷玉请辞还提配享太庙的事,估计让乾隆觉得有点被架在火上烤。他抄家,既是想敲打敲打张廷玉,也是想看看这老家伙到底有没有藏私。可账本一出来,乾隆反倒下不来台,只能硬着头皮认了。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0 阅读:1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