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最近跌入谷底,物价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超市货架空荡荡,股市两天内蒸发了几万亿美元,波音公司因为中国订单停摆,股价一天就跌了12%,农产品没人收,药品和半导体也频频告急,关键矿产更是捉襟见肘。 这些麻烦都指向一个源头:特朗普的关税战,这场仗打得美国自己先伤痕累累,国内民众怨声载道,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政府的信誉也跌到历史低点。 为了扭转局面,特朗普把目光投向全球,他想了个招:用关税豁免当甜头,诱惑各国跟美国一起对付中国,具体来说,美国开始在对外谈判中加条件,只要哪个国家愿意配合制裁中国,限制跟中国的贸易,美国就给它关税优惠,甚至可能免掉部分关税。
这招很明显是想拉帮结派,把中国孤立起来,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掐断中国的贸易线,就能逼中国在谈判桌上低头。 这策略一出,全球贸易圈炸开了锅,美国先是放风,打算对所有跟中国合作的国家的商品加税,逼它们选边站,消息传出后,一些国家开始动摇,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被美国关税砸得头破血流。 特朗普政府还特意挑了几个重点目标,比如欧盟、日本、韩国这些跟美国贸易往来大的国家,打算拿它们开刀。欧盟每年跟美国贸易额超过1.5万亿欧元,日本的汽车、韩国的手机和造船业都指望美国市场,这些国家要是被美国关税豁免诱惑,确实可能动心。
但这招真管用吗?未必,美国自己的麻烦已经让特朗普焦头烂额,关税战刚打响,美国经济就先遭了殃,数据显示,特朗普每天想靠关税赚20亿美元,但实际每天收的关税不到5亿美元,反而让美国市场损失惨重。 企业破产潮初现,供应链断裂,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特朗普的激进政策让美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像火山一样喷发,国际上,各国也看清了美国的窘境,特朗普的信誉早就透支,他这套施压策略能不能成,还得看各国买不买账。 面对特朗普的全球围堵,中国没半点退让的意思,商务部直接放出狠话:谁要是敢配合美国损害中国利益,就别想轻易过关,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摆明了中国不怕硬碰硬的架势,中方还明确表态,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任何试图通过向美国低头来换取好处的国家,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中国的底气从哪儿来?简单说,经济实力。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31.6%,换句话说,全球三分之一的商品靠中国生产,120多个国家把中国当最大贸易伙伴,远超美国的40多个。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无人能替,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终产品,中国的角色不可或缺,哪个国家要是跟中国脱钩,等于跟三分之一的商品供应说再见,实体经济得直接趴窝。 中方不仅靠实力说话,还早早做好了准备。新华社早就点明,北京对特朗普的贸易战早有预判,对可能带来的冲击也估算得清清楚楚,应对措施准备得又快又全。无论是反制关税、调整供应链,还是巩固跟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国都打好了提前量,特朗普想靠关税逼中国让步,但中国摆出的持久战架势,明显让美国更吃不消。 中国的强硬姿态还起了震慑作用,特朗普想拉各国围堵中国,但中方的警告让不少国家冷静下来,毕竟跟中国翻脸的成本太高,而美国给的关税豁免只是短期甜头,长期看未必划算。中国还通过一系列合作协议稳住关键伙伴,比如跟越南签了新协议,巩固了供应链关系,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让想倒向美国的国家不得不三思。
特朗普的施压和中国强硬反制,把全球各国推到了十字路口,到底站哪边,各国都在算自己的账,权衡利弊,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跟美国市场关系密切,日本汽车、韩国手机和造船业都靠美国赚钱,日本新上任的领导人甚至放出风声,只要特朗普不加关税,日本愿意谈条件。 韩国虽然没明说,但也在观望,毕竟美国市场对它太重要,不过,日韩现在没急着表态,很大原因是中国的存在。中国是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现在忙着对付中国,暂时没精力收拾日韩,这让两国有了喘息空间,短期内更倾向于观望。 欧盟的情况更复杂,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欧盟每年对美出口占美国进口的15%,汽车、机械、药品等都是大头,欧盟已经开始跟特朗普政府谈条件,试图用谈判换取更多关税优惠。 特朗普为了集中火力对付中国,很可能给欧盟开出更低的关税条件,如果欧盟觉得这买卖划算,不排除会限制跟中国的贸易,不过,欧盟也清楚,跟中国脱钩的代价不小,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对欧盟企业同样关键,所以欧盟现在还在试探,争取两边都不得罪。
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立场更偏向美国,澳大利亚一直跟在美国后面跑,最近还计划收回被中国租用的达尔文港,摆明想给美国表忠心,美国在澳大利亚有驻军,两国关系铁,特朗普如果给点关税甜头,澳大利亚配合的可能性不小。 菲律宾就更不用说了,早就习惯当美国的马前卒。特朗普加了菲律宾的关税后,菲律宾没吭声,但如果美国给点好处,菲律宾很可能跳出来带头反华。 越南的处境有点两难,它最近跟中国签了合作协议,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中国的强硬态度也让越南感受到靠山的存在,但美国市场对越南同样重要,越南的“竹子外交”讲究灵活,短期内可能继续跟中国合作,但如果美国市场压力太大,越南也可能摇摆。 还有一些中小国家,比如立陶宛、意大利,甚至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可能因为地缘政治或经济压力,跟着美国走几步,立陶宛之前就因为台湾问题跟中国闹过矛盾,意大利和英国也在跟特朗普接触,试图谈点优惠条件。这些国家的动作虽然影响有限,但也可能给中国添点麻烦。
不过,全球大多数国家现在还是选择观望,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供应链地位太关键,而美国的关税战已经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英国最近就明确表态,不想跟中国脱钩,因为跟中国断链等于让自己的商品供应断档。 其他国家也看清了,站中国这边可能得罪美国,但美国现在是四面树敌,关税战把所有国家都得罪了,站中国不怕被孤立。反过来,站美国就得跟中国翻脸,制造业和商品消费得直接崩盘,风险太大。 特朗普的关税战还在继续,但他能抛的筹码越来越少,美国经济撑不了多久,特朗普的激进政策正在让美国自己先倒下,各国现在都在等,盯着中美这场博弈的下一步,中国摆出了持久战的架势,准备充分,底气十足,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较量上,接下来的动向,取决于各国最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