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新主席人选浮现,德国已开始行动。安理会改革呼声不断,有四国想要加入常任理事国,能成功吗? 联合国今年6月会有重要的人事变动,按规定当月要选出新的联合国大会主席,任期从9月正式开始,为期一年。必须指出,联大主席是个实权职位,不同于象征意义比较强的联合国秘书长,联大主席要负责召集和主持各类会议,有一定的影响力。按照联合国内部协议,今年的联大主席轮到西欧国家提名,德国已正式获得这个职位的任命权,意味着柏林当局提名谁,谁就会是下一任联大主席。
近日,德国政府已提名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出任联大主席,贝尔伯克预计于5月份前往纽约述职,接下来只是走走流程,她不出意外将成为新的联大主席。尽管各方对于提名贝尔伯克有很大的反对意见,但德国政府不为所动,还是把这位典型的鹰派分子推到了台前。提起贝尔伯克,关心国际新闻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她属于德国绿党,以极端反俄立场而出名,对中国的立场也十分强硬,堪称德国政府中的对华鹰派代表人物。可以设想,等到贝尔伯克就任联大主席,她少不了利用职务之便对中俄发难,这是美国乐见的一幕,华盛顿及其盟友大概率也会给予支持。虽然联大的决议没有强制性,但舆论影响还是很强,中国和俄罗斯都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说完了联大主席人选变动的问题,再来说说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多年来安理会改革呼声不断,几乎各方都同意要改革,但对于改革方向却很难达成共识。而在所有的改革话题中,扩充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又是热门。当前,中美英法俄五国为常任理事国,五常拥有一票否决权等特权,尽显这5个国家的特殊地位。随着另一些国家的实力增强,不少国家提出加入常任理事国的想法,有4个国家最为典型。
过去,印度、德国、日本和巴西组成的“四国联盟”频频在安理会会议上催促进行改革,要求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四国宣称这是让安理会更具合法性、代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途径。四国想要入常的动机不难理解,经济实力强大的日本和德国急于强化其政治地位,摆脱二战战败国带来的政治束缚,而印度和巴西则有意充当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通过入常来强化其国际地位。就这样出于共同的目标,四国结成了“联盟”,试图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按照他们的意思进行改革。
然而,“四国集团”的愿望可没那么容易实现,在联合国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个制衡他们的团体。以意大利为代表,韩国、加拿大、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坚决反对扩大常任席位,这些国家显然是自己实力不够“入常”,不愿看到其他国家得到“入常”的机会。最典型的可能是韩国,韩国人显然不想看到日本变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此以外,现在的联合国五常恐怕也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常任理事国越多,权力就越分散,现在的五常当然是希望不要增加常任理事国为妙。而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有一票否决权,以至于出现了五常可以轮流否决其他国家入常申请的笑话,但这种笑话的确能反映一些事实。对于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而言,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诱惑虽然很大,但想获得这种地位恐怕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