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康熙病重,临终之际下诏让一个男人殉葬,四阿哥胤禛一看名字慌了,虽然迷惑不解,但还是连忙下跪求情。胤禛不明白父皇做这一连串操作的用意,等到登基后才知道父皇的高明。 那么,康熙到底下令让谁殉葬,竟惹得四皇子不惜下跪求情? 康熙自1661年登基到1722年驾崩,共计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因为康熙登基时候仅有6岁,所以他的帝王之路最先经历的就是大权旁落,靠着顺治帝给自己选的几位顾命大臣稳固朝堂。 直到康熙14岁亲政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倚仗的大臣鳌拜,实际上手握大权,并有意勾结其他朝臣意图把持朝政。 作为一个极有抱负的皇帝,康熙自然不会甘心沦为一个傀儡皇帝,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布库之戏”,成功将鳌拜囚禁,一举将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经历过权臣意图谋反的阴谋之后,康熙对于大臣更加戒备。也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上演。 于是在康熙弥留之际,他下旨要求自己身边的军统领为自己殉葬,这个军统领不是别人,正是隆科多! 隆科多在当时是康熙身边非常重要的一位心腹大臣,按理来说是最不可能被要求殉葬的人选,那么康熙指明要隆科多殉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风流多情,一生有35个儿子,后来成年的也有24个,如此多的儿子觊觎着皇位,也就有了后来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九子夺嫡”事件。 最初,二皇子胤礽凭借康熙帝的喜爱,从2岁时就被封为太子,这自然招来了其他有意皇位的兄弟投来的明枪暗箭,再加上胤礽本人的政治才能确实资质平平,母妃早逝得不到母族的支持,而自己的父皇又实在是太能活了,这位已近而立之年的皇子在太子之位上如坐针毡。 就在有如惊弓之鸟的胤礽深夜意图靠近康熙大帐的时候,竟然被生性多疑的父亲认为他有“弑父夺位”的嫌疑,从此康熙对他愈加戒备。 之后又因为胤礽处理户部事情时,被康熙认为是太子想要逼迫自己禅位,终于,康熙决定罢黜太子,改立他人。 一直以来对皇家事务不理睬的隆科多,此时嗅到了自己的机会。 隆科多是佟佳氏的嫡系子孙,而佟佳氏从清朝入关之时起,就与爱新觉罗开始联姻,将利益与皇室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康熙时期,佟佳氏的势力占据了大半个朝堂,门下学生遍布天下。隆科多作为佟佳氏最有政治头脑的成员,自然成为想要获得皇位的皇子拉拢的对象。 但其实隆科多的心里一直都有一位自己想要辅佐的对象,那就是自己的侄子——四皇子胤禛。所以隆科多就利用自己是康熙心腹的优势,经常给胤禛传递康熙的想法。 这时的康熙通过对皇子们的观察,也渐渐的发现四皇子沉稳低调,心思缜密,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而康熙也深知自己的心腹大臣隆科多一心辅佐四皇子,但是因为隆科多和其背后佟佳氏的势力太过庞大,恐胤禛继位后会再次经历自己当年被架空的境地,因此下令自己死后让隆科多殉葬,好为自己的儿子扫除障碍。 但是当四皇子得知消息为隆科多求情时,康熙竟然同意将隆科多从殉葬者名单上剔除,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康熙还是出于为四皇子的考虑,先是通过让隆科多殉葬,达到对佟佳氏的震慑作用,让佟佳氏明白,即使你的势力再大,你的生死还是在我一念之间;再通过四皇子的求情,让隆科多感激四皇子的救命之恩,这样在以后能更加尽心尽力辅佐新帝。 雍正继位之后,十分倚仗隆科多,甚至还给隆科多设了很多的特权。于是手握大权的隆科多开始结党营私,招徕自己的党羽,以保证自己的家族世世代代鼎盛下去。 雍正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和康熙当年处在了一样的困境。这才彻底明白了父亲当年下令让隆科多殉葬的良苦用心。 于是雍正经过多年的隐忍和谋划,找出隆科多四十多项罪状,最终让隆科多经历了和鳌拜一样的下场,被圈禁起来。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康熙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爱。
公元1722年,康熙病重,临终之际下诏让一个男人殉葬,四阿哥胤禛一看名字慌了,虽
底层史观吖
2025-04-23 15:2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