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格力电器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董明珠以全票连任董事长。然而,其在股东大

君旭和趣事 2025-04-23 16:18:49

4月22日,格力电器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董明珠以全票连任董事长。然而,其在股东大会上的一番言论再次引发公众热议。董明珠明确表示,格力“绝不用海归派”,理由是“海归派里面有间谍”,并称因无法辨别人才忠诚度,选择仅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关于企业用人标准、人才歧视及国家安全的广泛讨论。 董明珠此次表态并非首次提及对海归派的排斥。早在2023年中国品牌节上,她便以“格力文化需要自主研发人才”为由,强调未聘用海归派。此次则进一步将理由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称担心海归群体中存在间谍风险,可能导致格力核心技术泄露。 董明珠将海归派视为潜在威胁,折射出其对人才选拔的“保守主义”倾向。她强调格力依赖国内高校资源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实践锻炼和企业文化认同来确保员工忠诚度。例如,格力近年来推出“院士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旨在内部孵化技术骨干。然而,将海归派整体污名化的做法,被质疑缺乏事实依据。公开数据显示,华为、腾讯等企业均积极引入海归人才,并通过背景审查机制规避风险,但格力却以“无法辨别”为由全盘否定,逻辑上存在漏洞。 董明珠的言论引发多方批评。部分网友认为,其将个别案例放大为群体特征,涉嫌对海归群体的地域歧视;也有人指出,企业以“莫须有”的间谍风险拒绝一类人才,可能违反《就业促进法》中关于平等就业的规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家表示:“企业有权制定用人标准,但若标准基于偏见而非客观评估,可能构成隐性歧视。” 另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格力作为国企,在核心技术保密方面承担更大责任,董明珠的谨慎有其合理性。但这种观点同样受到质疑:若如董所言,海归派中存在间谍,为何其他企业未因同类风险大规模排斥海归?是否应以偏概全? 国家安全专家指出,境外势力渗透关键领域确属现实威胁,但将风险简单等同于“海归派”并不科学。“间谍活动需长期经营,与是否海归无必然联系。企业更应加强内部保密制度,而非因噎废食。”他建议,企业可通过背景调查、竞业协议等方式管理风险,而非一刀切。 教育学者则担忧,董明珠的言论可能加剧社会对海归群体的误解。“留学经历本是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桥梁,将其与‘间谍’挂钩,不仅伤害人才情感,也可能阻碍技术交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60万留学生回国,其中多数人成为科研、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格力坚持“自主造血”模式,确实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例如,其核心团队多来自国内高校或内部晋升,形成了稳定的研发体系。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挑战: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前沿领域,海归人才往往具备国际视野和领先技术经验,其缺失可能影响企业全球化布局。相比之下,华为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引入全球顶尖人才,同时辅以严格审查,实现了技术突破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董明珠的表态虽凸显了企业对核心技术保护的重视,但其简单化的解决方案暴露了管理思维的局限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动不可逆转,企业应在国家安全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经济学家所言:“闭门造车只会落后于时代,开放包容才能赢得未来。” 目前,格力尚未对言论争议作出进一步回应。但此次风波无疑为其人才战略敲响警钟: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如何避免因偏见错失多元化人才,将是董明珠及其团队亟待解答的课题。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用户83xxx74

用户83xxx74

2
2025-04-23 17:09

支持这一观点,海归派里出间谍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百年轶群

百年轶群

2
2025-04-23 17:46

支持,留学生回国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发展成间谍

666

666

1
2025-04-23 17:39

[哭笑不得]

君旭和趣事

君旭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