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针对中国,美总统特朗普向中国的4个近邻下了狠手,最高征税3400%!泰国当即就不干了。 日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的4个近邻——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光伏产品征收新的关税。美国在结束长达一年的调查后,认为这些国家政府给予企业补贴后,光伏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口到了美国,存在所谓的“不公平竞争”。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这4个国家的涉事企业,在美市场的倾销幅度分别为柬埔寨125.37%、越南271.28%、泰国111.45%以及马来西亚8.59%。 所以美国对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光伏产品收取的税率最低,为41.56%,对在泰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75.19%的关税。另外,柬埔寨企业由于未配合美国调查,将面对超过3400%的惊人关税! 这些新的关税也被解读为是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延续,不仅扰乱了国际供应链,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震动,美国此举根本不是出于捍卫自身市场,而是在颠覆全球贸易秩序。
这一背景下,泰国宣布推迟了与美国进行的关税谈判,原本泰国计划本周与美国展开关税谈判,但泰方宣布由于日程调整,泰国首席谈判代表、副首相兼财长比猜推迟前往美国。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美方新增加的关税导致泰方重新调整谈判策略。 泰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一直以来都比较密切,去年,泰国对美贸易顺差激增至46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而这样的贸易顺差,自然也被特朗普政府盯上,尽管泰方此前对谈判的结果持乐观态度,但此次美方再对光伏产业加征高额关税,泰方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在美国关税的风暴中,中国的光伏产业自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打压动作不断,从最初的“双反”调查到如今的高额关税,加之最新的对东南亚四国的反补贴关税,这一系列举措都让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全球战略布局。
此前,面对美国市场设置的各种壁垒,中国光伏企业迅速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契机,将产业链扩展至东南亚国家。在这些地区建厂,不仅是为了规避美国的高关税壁垒,更形成了与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光伏产业集群。然而,美国如今的动作,使得东南亚“避风港”的地位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局势,中国光伏行业的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调整策略。2023年以来,一些领军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在这些地区投资建厂,开拓新的商业版图。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在光伏装机规模上的迅猛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这些国家也成为中国光伏组件的重要出口市场。
此外,美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也并不能独善其身。就拿光伏产业来说,美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不足以填补市场需求,因此依赖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供给是必然的。随着关税的提升,光伏产品的原材料如电池、胶膜、玻璃等上游辅材仍面临高额关税,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利润空间,从而加重美国相关项目开发的资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