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军事题材电影的朋友,就会发现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很多机枪,枪管两侧都会有小盾牌,尤其是描绘一战、二战时期的军事电影。 但在这些军事电影中,如果战争时间距离现在近一些,这两面小盾牌又都基本消失了。
所以这个小盾牌是干什么的?是安慰士兵还是真能保命?后来为什么又会消失?
机枪上这个小盾牌名字叫“防弹板”,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用来防弹的。 通过在机枪枪管两侧安装防弹板,可以有效遮挡士兵的身体,对士兵正面形成防护。
除开保护士兵外,防弹板还有另外两个作用,其一是保护枪械,其二是提升枪械精度。 如果敌人使用密集火力朝着我方机枪阵地扫射,那么不仅仅是机枪手有可能中弹,机枪也有可能中弹。 而枪械又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东西,并且枪械上很多结构本身就比较脆弱,挨一枪的话也会无法使用。 所以这个防弹板可以有效遮挡住机枪后半部分,防止子弹打击枪械并造成损伤。 防弹板可以有效保护枪械结构 至于没有被遮挡住的枪管,枪械上枪管的体积较小,并且枪管外壳只是轻微损伤的话并不影响使用,加之枪管本身也比较坚固,所以防弹板安装在枪管两侧,就可以在不影响枪械设计的情况下,对枪械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至于提升枪械精度,本身防弹板就是有重量的,而且部分枪械的防弹板重量还挺大。那么防弹板的这个重量,就能压住枪械的跳动。
要知道枪械在射击的时候受内部变化产生的机械能的影响,枪口会出现跳动。 枪口跳动就会影响子弹射出去后的弹道,从而导致枪械射击精度下降。通常来说,枪械枪口跳动越厉害,那么枪械的精度就会越低。 射击时枪口会跳动 在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在使用步枪时,会尽可能的握着枪口的前端,这样可以更稳固的把握枪口,压低枪口的跳跃幅度。 不过机枪这玩意,就很难握到枪口了。并且以机枪的重量,就算机枪手能握住,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防弹板就不一样了,防弹板如果足够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机枪枪口的跳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射击精度。 防弹板可以给枪口“配重” 为什么消失了? 至于机枪上的防弹板为什么在二战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一大原因是战场形态的变化。 其实机枪防弹板这玩意并不是二战后突然消失的。它在一战时最为兴盛,但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在慢慢退出战场了。到二战之后,就基本没国家装备有防弹板的机枪了。 二战机枪更注重机动性 这其中的一大原因,主要是一战时期的战场形态主要是“阵地战”,二战时期的战场形态主要是“机动战”。 在一战时期,用壕沟、机枪、铁丝网就能维持一条战线。因为当时没有国家有能有效跨越壕沟的手段,就导致各国军队在进攻的时候,基本只能朝着敌军阵地前方冲锋。 站在机枪手的角度上看,敌人就只会从自己正前方冲过来。因此只要机枪手朝着一个方向开火,就能源源不断收割敌军的生命。
这时候防弹板在机枪手脸上,自然就能对机枪手的身体进行有效的遮挡。 但是到了二战情况就不一样了,随着坦克的出现以及火炮射程的进一步提升,壕沟已经挡不住敌军的进攻了。 这时候站在机枪手的角度上看,敌人的子弹可能从任何一个方向打过来。 并且因为“阵地战”已经失效,战场形势已经转变为了“机动战”,这时候对机枪手来说一个更恶劣的情况出现了,那就是他随时都可能转移阵地。 一战时期重机枪若要长距离转运,甚至需要大牲口 今天机枪手所在阵地以及周围的阵地,可能都在友军手里,但明天周围的阵地可能就都被敌军攻占了。 到了这时候机枪手就得撤走,不然就会被敌军包围。 当机枪手需要撤离阵地的时候,枪械的重量就很重要了。 一战时期的机枪动不动就50公斤以上,像一战时期使用最广泛的机枪——马克沁MG08机枪,全重达到了65公斤左右,这并不是能快速搬走的东西。 机枪手要想有足够的机动性,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给机枪减重。于是像防弹板这种东西就自然而然的去掉了。
到了现代,重机枪的重量基本能压低到30公斤左右。 机枪防弹板为何消失又出现? 不过虽然二战后到上世纪,重机枪上的防弹板基本都消失了,但到了21世纪,防弹板却又重新出现在了部分枪械上。 重新装上防弹板的机枪以车载机枪最为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猜。因为车载机枪是直接“焊死”在装甲车上的,装甲车的承载能力和机动性远高于人,所以士兵也就不用担心无法携带着重机枪快速机动的问题。 又重新装上防弹板的车载机枪 因为士兵不用担心机枪重量影响机动性,现代车载机枪都是又重又大。 一战、二战时期的机枪大多都是采用8毫米以下口径的子弹,但现代车载机枪基本都是采用12.7毫米口径的子弹。 除开车载机枪,还有一些班用的轻型机枪也会装上防弹板。 不过班用机枪装的防弹板比较小,仅够护住士兵的脸,且装了防弹板的班用机枪也很少。
班用机枪不装防弹板并不奇怪,毕竟要给枪减重。 至于有的班用机枪装防弹板,一方面是为了防战场上飞过来的流弹,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 在一战时期士兵只要挨上一枪,不管是打在哪里,致死率都很高。到了二战时期稍好一些,但也够呛。 到了现在,只要士兵挨一枪后能快速止住血,且子弹不打中脑袋和心脏这两个致命部位,那么士兵送下战场后基本都能救回来。
所以班用机枪上一个能保护住脑袋的防弹板,也极大的提升了士兵的生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