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两名战士在打扫战场时,被越军狙击手枪杀,刘三毛大怒,他在水坑中一趴就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3 17:08:16

1979年,两名战士在打扫战场时,被越军狙击手枪杀,刘三毛大怒,他在水坑中一趴就是40多个小时,只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 刘三毛出生在云南龙陵县一个穷山村,家里条件差得没法说。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在田里忙活,赚的那点粮食勉强糊口。房子是泥巴和茅草搭的,漏风又漏雨,家具更是连影子都没有。小时候,刘三毛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光着脚跑来跑去,帮家里干活成了常态。初中没读完,他就辍学了,跟着父亲扛锄头下地。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手上满是老茧,可日子还是没盼头。他心里总琢磨着,外面的世界应该不一样,不能一辈子窝在这山沟里。 1976年,村里来了征兵的干部,喊着参军光荣,刘三毛一听就动心了。他从小就觉得当兵特带劲,穿上军装扛上枪,保家卫国是条汉子该干的事儿。加上家里穷,参军还能少张嘴吃饭,他就果断报了名。18岁那年,他背上行囊,告别村口的老槐树,穿上绿军装,迈进了部队的大门。 部队的生活比他想得苦多了。早上天不亮就得爬起来,跑步、操练、站岗,累得跟啥似的。但刘三毛咬牙挺住了,因为他知道,不吃苦就当不了好兵。最让他兴奋的是能摸到真枪。小时候,他用竹子和橡皮筋做过弹弓,打树枝一打一个准。到了部队,他端起步枪,瞄准靶心,子弹总能稳稳命中。他的射击成绩在连队里老是拔尖,班长都夸他天生是块好料。 刘三毛不满足于当个普通步兵,他听说过狙击手的厉害,那些在战场上神出鬼没的家伙让他心痒痒。为了练本事,他下了狠功夫。晚上战友休息时,他一个人趴在操场练习瞄准,胳膊酸麻也不动。白天,他找块大石头趴着模拟狙击,烈日下晒几个小时,汗流进眼睛也不擦。冬天,他裹着薄军大衣睡训练场,硬逼自己适应恶劣环境。这些苦没白吃,他的枪法越来越准,为后来上战场攒下了真本事。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刘三毛随部队上了前线。他们的任务是攻占211高地,那是个丛林密布的山头,地势险得很。战斗打得激烈,炮火轰得地动山摇,部队顶着敌人的火力往前冲,终于拿下了阵地。敌军撤退后,留下满地弹壳和装备,部队奉命清理战场。 那天,刘三毛和战友们分散开来,收拾敌军丢下的东西。就在这时候,越军狙击手开了冷枪,一名战友头部中弹,当场没了气息。还没来得及反应,又一枪响起,另一名战友倒在地上,血流了一片。刘三毛眼睁睁看着战友牺牲,心里像被刀捅了似的,怒火蹭蹭往上窜。他立刻判断出狙击手藏在对面的林子里,距离有几百米。 他没多想,找了个隐蔽的水坑潜伏进去。水坑不大,周围长满杂草,水面漂着枯叶。他滑进水里,只留眼睛和枪口在外。雨开始下,越来越大,水位涨上来,他的腿泡得没知觉,但他死死盯着远处的林子。第一天过去了,他冻得牙关打颤,手指僵硬。第二天气温更低,他强撑着不让自己睡过去。到了第三天早上,林子里的草丛终于动了,一个伪装的身影露出来。他屏住呼吸,扣下扳机,子弹正中目标,那个狙击手倒下后再没起来。 击毙敌方狙击手后,刘三毛的身体彻底垮了。他从水坑里爬出来,整个人瘫在泥水里。战友们赶到,把他抬下山,送进野战医院。他体温低得吓人,手脚冰凉,医生赶紧抢救。好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治疗,他挺了过来,第三天在病房里醒了。 刘三毛的事迹很快传开了。连队开了表彰会,指导员当众宣读他的功绩,授予他一等功。那枚沉甸甸的勋章挂在他胸前,他的名字被刻在连队的荣誉墙上。战友们都拿他当榜样,每次集合时,班长总会提起他,激励大家。 康复后,刘三毛回了部队,虽然身体因为那次长时间浸泡有点后遗症,走路慢了点,但他还是常在训练场教新兵射击。他的故事成了连队的传奇,多年过去,那片高地还在,而刘三毛的名字也像座碑,刻在部队的历史里,激励着一代代战士。

0 阅读:72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