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小战士擅自离开哨位,让全团着急了一个晚上。次日,他却突然出现,兴高采烈地对连长说:“我发现了美军一个秘密!” 孙占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1934年出生在北方一个穷山村。家里世代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小时候父亲就没了,母亲拉扯着他和弟弟,日子苦得让人喘不过气。可这小子从小就硬朗,干活不怕累,力气比同龄人都大。1949年,解放军路过他们村,带来了新生活的盼头。15岁的孙占鳌看着战士们威武的样子,心里痒痒,觉得自己也得干点大事。到了1951年,17岁的他终于扛起背包,报名参军,成了志愿军的一员。他这人活泼,嘴甜,爱跟战友开玩笑,眼睛还特别尖,站岗时总能多看出点门道。战友们都觉得这小伙子有股子闯劲,跟他在一块儿从不闷得慌。 1952年那会儿,朝鲜战场打得正激烈。孙占鳌所在的357团驻守在163.3高地,任务是盯紧对面的美军动静。有一天夜里,他站岗时瞪着眼睛,死死盯着山下的敌军阵地。突然,他发现远处有些黑点在晃动。开始时黑点挤在一块儿,后来慢慢散开,他数了数,足有几十个。他脑子一转,琢磨着这不正常,八成是美军在搞转移。按理说,这种情况得赶紧报告,可他没犹豫,心想光报告哪够,自己得下去摸个底。他知道这事儿风险大,搞不好小命就没了,但他还是带上冲锋枪和几颗手榴弹,趁着夜色悄悄溜下了山。 到了美军阵地附近,孙占鳌发现那儿静得出奇,一个人影都没有。他壮着胆子靠近营地,果然空荡荡的,像是刚撤走没多久。他没多想,赶紧翻了翻,捡了几件值钱的东西——报话机、牛肉罐头,塞进背包里。就在他准备撤时,远处传来脚步声,他心里一紧,赶紧蹲到几个木箱后面屏住呼吸。几个美军士兵晃晃悠悠走过,压根没察觉他。等脚步声远了,他抓紧时间开溜,一路跑回了自己的阵地。天刚亮,他喘着粗气站在连队门口,手里拎着那沉甸甸的背包,脸上却满是得意。 孙占鳌带回来的东西让团里炸了锅。团长朱玉荣一听,马上明白这情报不简单。那几件报话机和罐头虽不起眼,但结合孙占鳌说的情况,说明美军很可能在夜里偷偷转移阵地。他立刻派侦察兵出去摸底,果然发现美军有规律地在晚上挪窝。团里当机立断,决定抓住这机会干一票。第三天夜里,趁着美军撤离的空档,志愿军悄悄占了他们的阵地,还在他们回来的路上设了埋伏。这仗打得漂亮,孙占鳌功不可没。战斗中,他还是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冲在最前面,带着战友狠狠收拾了敌人。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战斗尾声时,一发炮弹落下来,正好砸中了他。这小伙子没来得及多享受胜利,就这么走了。 孙占鳌的事迹传开后,整个团都震住了。战后,上头给他追记了一等功,他的名字被战友们一遍遍提起。他一个小小的农村兵,用自己的胆量和机灵,硬是给部队带来了转机。那场战斗不仅打乱了美军的计划,还让志愿军站稳了脚跟。孙占鳌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没散。战友们说起他,总忍不住感慨:这小子,真有种!要不是他那一夜的冒险,谁知道战局会咋变。 说到这儿,得提一句,孙占鳌这事儿不是谁都能干的。他擅自离岗,确实违反纪律,按理说得挨批。可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份胆识和担当,不是光靠守规矩能换来的。当然,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学他乱来,毕竟战场上纪律是命根子。但孙占鳌这小伙子,确实让人佩服。他没啥文化,没啥背景,就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双尖眼睛,干出了大事。 再往大了说,孙占鳌这样的战士,是志愿军里最普通的一分子。那时候,多少像他一样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扛着枪上了战场。他们不怕苦、不怕死,心里就一个念头:保家卫国。他们没想过当英雄,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拼出了今天的太平日子。孙占鳌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无数个没留下名字的英雄,值得我们记住。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9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