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没

菖蒲繁花居 2025-04-24 18:17:01

1941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没有青霉素治疗而死去!汤飞凡得知后十分难受,对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我有个办法!” 汤飞凡1897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家里不富裕,父亲是个教书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跟着爹读四书五经,可那会儿清朝刚亡,外国人老拿“东亚病夫”羞辱中国人,这让他憋着一口气,长大要用科学救国。 1914年,长沙开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汤飞凡想学医,可英语不会咋办?他硬着头皮去考,别的科目成绩好得吓人,又死乞白赖求免英语,总算被破格收了。进了学校,他跟打了鸡血似的学,英语从零开始啃,一年后就能看洋文医学书。1921年,他拿了全校第一,成了医学博士。 之后,他在北平协和医院干助教,又跑去美国哈佛跟细菌学大牛汉斯·辛瑟混了几年。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当教授。那时候实验室穷得叮当响,他靠着人脉东拼西凑,才弄了个能用的研究室,一边教书一边搞流感、腮腺炎的研究,硬是给中国医学撑起一片天。 1941年,战争让中国医疗条件烂到不行,前线伤员感染死了好多。青霉素在西方是大杀器,可惜咱没份儿。汤飞凡那时候在昆明当中央防疫处处长,翻遍了资料,知道这药能救命,下定决心自己干。他对李约瑟说有办法,其实心里也没底,但不试咋行? 昆明的实验室破得没法说,连自来水都没有,设备更是寒酸。汤飞凡带着几个研究员,从旧衣服、烂水果上刮霉菌,拿云南霉豆腐当灵感,一株一株试着培养。失败是家常便饭,培养皿里长满绿毛,可就是不出青霉素。他晚上不睡,盯着数据琢磨,调整法子,硬撑着团队不散伙。 1944年,终于有转机。一家伙鞋底带了点灰,汤飞凡突发奇想,拿来一试,愣是分离出能产青霉素的菌株。团队忙活好几个月,反复测,到了9月5日,中国第一批青霉素在昆明高峣村出来了,五瓶,每瓶5000单位。两瓶送重庆,两瓶给英美检测,一瓶留着。结果一测,质量杠杠的,救了不少伤员。这事儿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想挖汤飞凡过去,他没去,留在北京干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一头扎进疫苗研究,1951年搞出鼠疫疫苗,拦住了察哈尔北部的疫情。同年还弄出黄热病疫苗,填了国内空白。 牛痘苗的事儿他也管,用乙醚杀菌法把产量和质量提上去,1951年就铺开了。中国1961年消灭天花,比世界早16年,这里面有他大功劳。后来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他也带着团队搞定,公共卫生这块儿他真是立了大功。 1955年,他盯上了沙眼。那时候农村“十眼九沙”,瞎眼的多。他跟助手在北京同仁医院跑病例,试了几百次,用鸡胚卵黄囊和链霉素法,分离出第一株沙眼病毒,叫TE8。为了确认,他把自己眼睛拿来做实验,疼了40多天,硬是证明了沙眼衣原体的病因,医学界直接炸了锅,喊他“衣原体之父”。 可惜1958年,61岁的汤飞凡顶不住压力,用剃刀走了。咋回事儿没人说得清,但他的心血谁也抹不掉。1980年,国际沙眼防治协会给他追了个金奖章,1992年还上了纪念邮票,他的事儿算是刻在历史上了。

0 阅读:0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