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盛宣怀孙女盛佩玉外出时,突然想到有东西忘在家里了,便返回家取东西,竟然看到丈夫的车,竟停在自己女友的家门口!
1916年,盛宣怀的葬礼上,11岁的盛佩玉,沉浸在丧父的痛苦中。
那天,家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围聚在一起,却无一人能给她带来一丝安慰。
她躲进了家里的后院,默默地哭泣着,10岁的邵洵美走了过来,他不认识她,但看见她孤独的样子,就走过去搭讪了。
邵洵美原名邵云龙,为了取个合适的名字,他改了名,取了个“洵美”。
这个名字,源自《诗经》中“佩玉锵锵,洵美且都”的诗句,是他送给盛佩玉的心意,也是他对她的爱意的表达。
当时他只有10岁,但对她的爱慕却早已深深种下。
几乎没人知道,盛佩玉当时,没有立刻对邵洵美产生感觉,可时间一久,两人慢慢走到了一起,最终他们在家族的支持下,于1926年结婚。
婚礼轰动上海,盛佩玉带着丰厚的陪嫁,30皮箱家具、首饰等。
这些外界的奢华只是表面,而婚姻中的风风雨雨,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婚前,盛佩玉曾经与邵洵美定下了三条“不得”——不吸烟、不赌博、不纳妾。
邵洵美当时口头承诺,认为自己会遵守,但他并没有兑现这些诺言,婚后不久,邵洵美开始渐渐沉迷鸦片,并且挥霍着家里的财产,似乎这些承诺都成了空话。
1935年,邵洵美结识了,美国作家艾米丽·哈恩,中文名项美丽。
两人因为在文学与政治理念上的契合,迅速陷入了热恋。
项美丽也通过邵洵美认识了盛佩玉,盛佩玉当时误把她当成了知己,甚至还帮她租房、送首饰。
这一切,似乎都很自然,直到某一天,盛佩玉外出时忘记拿东西,便打算返回家中取,她没想到,自己回家的路上,会看到邵洵美的车,停在项美丽家门口。
她心里有了疑问,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步伐加快,回到家后,果然看到了,让她心如死灰的一幕。
邵洵美和项美丽坐在烟榻上,两人正在吸食鸦片。
项美丽穿着睡衣,而邵洵美则衣衫不整,盛佩玉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心里掀起的情绪,无法控制。
从未想过会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自己深爱的丈夫,和自己信任的女人如此亲密。
愤怒,痛苦,屈辱,这一切情感在她心中交织,没有立即爆发,她忍了,没有声张,没有责问丈夫,没有摔门而去。
盛佩玉考虑到,当时的传统社会观念,父辈多有纳妾的习惯,她没有立刻作出激烈的反应。
甚至,回头想想,部分记载还提到,盛佩玉甚至将一只玉镯,赠送给项美丽,仿佛是在默许这一切的发生。
这段三角关系,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了下去。
邵洵美和项美丽,因为共同的事业走得更近,项美丽帮助邵洵美,经营出版事业,包括翻译等工作,而盛佩玉则继续卖掉家产,贴补家用。
邵洵美,靠着岳家的钱做文学资本,鲁迅曾讽刺他。而盛佩玉虽然心如刀割,却始终选择隐忍。
终究无法抑制的是邵洵美的背叛,他和项美丽因抗战分隔开,不久后,又与女佣同居。
盛佩玉再也忍无可忍,终于在1949年携子女分居,她独自一人经营起生意,勉力维持生计。
邵洵美晚年的生活并不如意,建国后,由于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的邵洵美穷困潦倒,最后与女佣陈茵眉同居,直到终老。
盛佩玉的晚年,不再抱怨,也不再哭泣。
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邵洵美时,依然带着淡淡的感慨,她曾经深深爱过那个男子,尽管他最后辜负了她。
婚姻不再是她的选择,但从未后悔过这段婚姻,甚至怀念那个曾经年轻,英俊,才气纵横的邵洵美。
有时,人生的选择,就像是那些没有回头的路,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那些曾经的梦想与希望,早已随着岁月消逝,但仍留在心底,成为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