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被活活砍了30刀,临死前,妻子哭得肝肠寸断说:“我想给你留个后!”没想到,谭嗣同竟一把推开她,嘲讽道:“你应该庆幸,我们还没有孩子!”
在很多人眼里,没有孩子就等于是绝后了,谭嗣同的妻子李闰也同样是把孩子看的很重,在她看来,只要有了孩子,就相当于是谭嗣同血脉的延续,他也不算是白活一遭。
不过谭嗣同却和自己的妻子有着不同的看法,谭嗣同在当时的谭家完全可以说就是一个异类。
因为他的想法和家族里的其他人都不一样,明明他家族辉煌依旧,可他却一直都在想办法推翻这一切。
因为他看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在谭嗣同的成长路上,其实是新旧两种思想都有接受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很多人不曾看到的危机,他的家族生活的好,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而已。
其他普通百姓的日子早已经是苦不堪言,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制度以及时局。
对于那些封建制度,他本人是厌恶的,越是学习,就越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经常会写一些文章来对国家的一些情况来进行批判。
不过他的本意也并非是批判,而是,他看到了当时清朝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区别,他想要改变这一切,想要进行改革,好找到一条生路。
这时侯的他,已经预料到了不改革的后果,危机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可是许多人依旧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中不可自拔。
或者说他们不是意识不到,只是因为改革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伤筋动骨,所以他们不愿意。
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或许在他们看来,无论如何火都烧不到他们身上吧,最起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让他们割肉是不可能的。
而谭嗣同之所以会死,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而选择主动赴死的。
那时候,谭嗣同和康有为以及梁启超一起,想要进行维新变法运动,这次的事情还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这也是他们当时能想到的最快的路,光绪本人也是认同西方文联的,只是光绪帝那时虽说亲政了,可说到底也还是一个傀儡皇帝。
1895年的时候,康有为联合了18省的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这是光绪帝亲政的前一年,这件事情也是让光绪地点大为震动。
之后他的心中其实也是想过,等他亲政了要怎么做,只是这一切也只是惘然,因为即便是亲政了,可权利还是握住慈禧手中的。
谭嗣同也是在那时候和康有为有了更多的接触,康有为的一些想法也是和他不谋而合,他们三人也就联合到了一起,更是得到了不少有志之士的支持。
也就在1898年的时候,他们发起的维新运动来到了高峰时刻,已经亲政的光绪帝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维新运动也就此展开。
在这期间,他们提出了不少治理方案,同时,也引起了朝廷中那些手握重权之人的疯狂针对。
新政可以说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他们不想改变,只想要继续这样的生活,维新运动开始的轰轰烈烈,但是结束的也十分突然。
就在1898年的9月21日,慈禧发动了政变,一场浩大的维新运动就像是过家家一样,顷刻间便散了。
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他们这些人也遭到了通缉,所有参与维新运动的,都遭到了追查。
面对这样的情况,谭嗣同没打算再躲,而是选择以死明志,用他的血,来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
眼看着维新运动失败,未来几乎一眼就能望到头,此时的他已经不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了,就只能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更多的人。
面对妻子想要给他生个孩子的想法,他则没有什么想说的,这时候的他对于国家的未来已经绝望了。
生一个孩子出来受苦,还不如干脆就不要生,他也可以没有牵挂的从容赴死,用他的死,来让更多的人站出来,对他来说,值了。